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一、前言早在1960年前就把纤维光学面板用作级联微光象增强器的关键元件,这就是所谓Ⅰ代管。其工作原理是: 一块输入面板能够把图象从它的外表面传递到真空管内侧的内表面上,在它上面可制作光电阴极(见图1(a))。从光电阴极释放出  相似文献   
2.
<正> 196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用红宝石激光器获得ps超短光脉冲。从此高速光谱技术进入超高速领域,即ps光谱技术。不久又出现了ps扫描摄影机,使ps技术逐步应用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及光电子学等各个方面,研究各种超快速过程。在1965年以前的100多年间,高速光谱技术只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即从10~(-7)s发展到10~(-9)s。然而,从六十年代初出现激光器算起,到现在才20多年,高速光谱技术却从10~(-9)s发展到了10~(-14)s,提高了五个数量级,接近了10~(-15)s,即fs的范畴。贝尔实验室在这个领域一直占领先地位。它在1981年得到90fs的  相似文献   
3.
<正>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近成功获得持续时间只有15×10~(15)s的超短激光脉冲。这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短的光脉冲。早在1982年夏季美国贝尔实验室就获得了30×10~(15)s的白光脉冲。这次麻省理工学院的新成果是在改进贝尔实验室早期成果之后获得的。光脉冲是由一些基波相干叠加组成的。这些基波彼此干涉后形成了脉冲。脉冲波的宽度与基波的频率范围成正比。也就是说,频带越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全光学计算机开发的进程、光学双稳态器件工作原理、几个技术关键和我国发展光学计算机技术的某些进展。光学计算机,也叫光子计算机,简称光计算机。它是以激光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集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介绍硅靶光导摄象管的残象特性及其在高速电视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主要评述瞬态光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主要评述目前高技术前沿领域正在发展的直接采用超快速扫描摄影技术进行各种超短光脉冲实时测量的进展情况。现在,测量的时间分辨率正向200飞秒,(即200×10~(-15)秒)的指标推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评述了光学双稳态技术发展的进程、现状及应用与发展的前景。一、引言光学双稳态是指光通过非线性介质,对应一个输入光强产生两个能相互转换的稳定输出光强的状态。这种光学现象在物理学上是非常有趣的,并且在光电子学和光子学的应用领域有巨大的实际意义。它将为新兴的光通讯、光信息处理及光计算机等高技术提供全光学开关、放大和信号处理器件的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日本第一次证实纤维光学逻辑门操作。其操作原理是根据在双折射纤维中强度与偏振旋转的关系。利用交叉状态连接偏振器的双折射纤维,可以清楚地观测到一个AND 操作的ON/OFF 状态。其消光比率为10dB 左右。纤维光学逻辑门,由于结构紧凑和操作速度甚快,所以将是未来光学信息处理的一种有希望的器件。  相似文献   
10.
孙文山 《光子学报》1980,9(3):56-63
象增强器的发展已经很久了。早在20年代,由于电子光学的形成,人们就开始探讨象增强器。30年代出现了这方面的文章。第1篇专利是Barthelemy和Leithine在1936年提出的。象增强器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和改进,特别是50年代以后出现多碱光电阴极和光学纤维元件,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管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