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联合运用衰减全反射(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ATR)探头与FTIR光谱仪,测定了新鲜离体的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20枚和非转移性淋巴结69枚的FTIR光谱,比较两组光谱13个谱带的峰位及相对峰强等28个指标,找出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光谱的特征。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相比,转移性淋巴结光谱中与蛋白、脂质、糖类、核酸相关的谱带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如下:(1)与蛋白质相关的谱带的相对峰强I3 280/I1 460(P=0.029),I1 640/I1 460(P=0.019),I1 546/I1 460(P=0.004)均显著升高;(2)脂类相关的相对峰强I1 743/I1 460显著降低(P=0.026),而I1 400/I14 60则明显增高(P=0.001);(3)与糖类相关的1 165与1 120 cm-1处峰位P1 165(P=0.019),P1 120(P=0.000)发生明显蓝移(向高波数移动),相对峰强I1 165/I1 460显著降低(P=0.006);(4)与核酸相关的1 085 cm-1处峰位P1 085发生明显地红移(向低波数移动)(P=0.029);(5)其他指认未明的谱带的相对峰强I1 303/I1 460(P=0.008),I1 303/I1 240(P=0.039)均明显升高。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光谱相比较,甲癌转移的淋巴结光谱在多个谱带的峰位或相对峰强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FTIR可应用于术中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探测。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探讨了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对胆管癌进行术中原位、无创和快速诊断的可行性。联合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衰减全反射(ATR)探头,测定了26例胆管癌和43例良性胆管疾病新鲜离体组织的红外吸收光谱,发现每条光谱在3 800~1 000 cm-1之间循序出现了12个谱带。测量各个谱带的峰位、峰强和峰面积值,然后计算出各谱带的相对峰强和相对峰面积比值,最后进行标准统计学分析。比较胆管癌与良性胆管组织的光谱发现有以下特征:(1)2 925 cm-1谱带明显地向低波数移位(P=0.033);(2)峰强比I1 083/I1 460(P=0.005)和峰面积比S1 083/S1 460(P=0.001),S1 240/S1 460(P=0.025)明显升高,说明癌组织中核酸相对脂类含量明显增加;(3)峰强比I1 550/I1 083(P=0.000)和峰面积比S1 550/S1 083(P=0.000)明显下降,提示蛋白质相对核酸的含量下降。研究结果表明,FTIR有望成为一种术中原位、在体和快速诊断胆管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