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纯位移核磁共振氢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耦合引起的核磁共振(NMR)信号多重裂分的数目和耦合常数反映了磁性原子核之间的化学键数目和空间位置信息,是研究分子结构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当分子中磁性原子核数目增加时,NMR谱图特别是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D ~1H NMR)中,J耦合所致的多重裂分造成谱图重叠,严重干扰结构指认和定量分析.利用纯位移(亦称宽带同核去耦)~1H NMR谱图可以消除J耦合效应(即将相邻质子间耦合所引起的多重裂分融合成一个单峰),得到与去耦碳谱相似的、只含化学位移信息的谱图.该文首先介绍了三种最受关注的获取纯位移核磁共振氢谱技术——BIRD、ZS和PSYCHE的基本原理,随后综述了纯位移~1H NMR谱图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2,4,6-三硝基-1,3,5-三羟基苯(TNPG)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探究其高效且低污染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本文以3,5-二甲氧基氟苯为原料,通过硝酸钾-浓硫酸组成的硝化体系进行硝化。在冰水淬灭硝化反应时氟原子被水解,得到中间体3,5-二甲氧基-2,4,6-三硝基苯酚(2),用冰乙酸溶解中间体2,再用氢溴酸脱甲基得到目标化合物TNPG,总收率96.13%。对该反应进行公斤级规模放大,发现重现性较好。采用核磁共振(NMR)、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XRD)和元素分析(EA)等方法对TNPG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TG)方法研究TNPG的热分解过程,结果发现:TNPG在157.11 ℃出现吸热峰,在171.60 ℃和191.63 ℃处出现放热峰。该合成方法简洁且收率较高。在温度为-173.15 ℃时,6TNPG·4H2O单晶密度为1.939 g/cm3,属trigonal晶系,P-3c1空间群。  相似文献   
3.
三元FA-HSA-MTO靶向给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叶酸-人血清白蛋白-米托蒽醌(即FA-HSA-MTO)三元靶向给药体系,其中,由于叶酸和米托蒽醌能同时结合于人血清白蛋白的不同位点而被人血清白蛋白运输到体内,再利用叶酸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而使肿瘤细胞更有效地摄取米托蒽醌。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核磁共振实验数据都证实了FA-HSA-MTO三元体系的形成。而且,细胞毒试验显示,FA-HSA-MTO三元体系的细胞毒性达79.95%,比HSA-MTO二元体系高出30%。本论文证明:叶酸-人血清白蛋白-米托蒽醌三元靶向给药体系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核磁共振波谱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核磁共振波谱通过检测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原子核跃迁而得到反映核性质的参数以及周围化学环境对这些参数的影响规律. 这些参数的相关内容包含了极其详尽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并构成了核磁共振结构解析和生物靶分子-配体相互作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内,科研院所和公司企业的研发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监测生物靶分子-配体相互作用作为药物发现工具的潜能. 本文旨在针对核磁共振波谱在药物发现过程中活性化合物筛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