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别用CTF和反应堆蒙卡程序RMC对BEAVRS基准题进行全堆精细建模,由RMC统计径向及轴向功率分布并作为CTF的功率输入。利用CTF的区域分解技术,进行BEAVRS全堆pin by pin子通道计算,采用193个核并行计算,耗时268 s,得到了精细的燃料棒中心及表面温度、冷却剂温度及密度、空泡份额、包壳温度等重要参数,验证了CTF进行全堆子通道计算的高效性及可靠性,为实现基于RMC和CTF的核热耦合计算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茹佳胜  闵道敏  张翀  李盛涛  邢照亮  李国倡 《物理学报》2016,65(4):47701-047701
介质材料表面电荷的积累和衰减行为是制约众多高压直流电力设备研制的关键因素. 薄片状介质试样的表面电荷密度与表面电位近似呈线性关系, 因此常通过表面电位衰减行为研究表面电荷的衰减特性. 基于电晕充电、表面电荷沉积和脱陷、介质体内单极性电荷输运等3个物理过程, 建立表面电位动态响应的物理模型. 通过计算环氧树脂的表面电位衰减行为, 得到栅极电压、相对介电常数和体电导率等对其表面电位衰减特性的影响. 栅极电压越高, 表面电位的衰减速度越快; 环氧树脂材料参数典型值(相对介电常数3.93, 体电导率10-14 S· m-1)下, 归一化表面电位的衰减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拟合为分段幂函数, 其中, 分段幂函数的特征时间、指数系数与栅极电压分别呈幂函数和线性变化关系. 相对介电常数越大, 表面电位的衰减速度越慢; 环氧树脂相对介电常数典型范围(3–4)内, 表面电位衰减时间常数由1720 s增大到2540 s, 两者呈线性关系. 体电导率越大, 表面电位的衰减速度越快; 环氧树脂体电导率典型范围(10-15–10-13 S· m-1)内, 表面电位衰减时间常数由24760 s 减小到260 s, 两者呈幂函数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能电子辐射下聚四氟乙烯深层充电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国倡  闵道敏  李盛涛  郑晓泉  茹佳胜 《物理学报》2014,63(20):209401-209401
介质深层充放电现象是诱发航天器异常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了高能电子辐射下介质内部电荷沉积、能量沉积特性和电导特性,考虑了真空与介质界面电荷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建立了介质二维深层充电的物理模型,并基于有限元方法实现了数值计算.计算了高能电子辐射下聚四氟乙烯的深层充电特性.结果表明:真空环境下,介质的表面存在较弱的反向电场,随着介质深度增大,电场减小至零,随后逐渐增大,最大值出现在靠近接地附近,但在接地点,电场存在小幅降低.分析了不同辐射时间下(1 h,1 d,10 d和30 d),介质内部最大电位和最大电场的时空演变特性.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最大电位由-128V增加至-7.9×104V,最大电场由2.83×105V·m-1增加至1.76×108V·m-1.讨论了入射电子束流密度对最大电场的影响,典型空间电子环境(1×10-10A·m-2)下,电子辐照10 d时,介质内部最大电场为2.95×106V·m-1.而恶劣空间电子环境(2×10-8A·m-2)下,电子辐射42 h,介质内部最大电场即达到108V·m-1,超过材料击穿阈值(约为108V·m-1),极易发生放电现象.该物理模型和数值方法可以作为航天器复杂部件多维电场仿真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一株双齿相手蟹肠道共生真菌Sporothrixsp.(ZJSEF-7),测定了12种金属离子对该菌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Fe^3+、K^+、Mn^2+、Mg^2+、Ca^2+和Sb^3+可明显促进菌体的生长;Cu^2+、Sn^2+和Pb^2+对菌体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Fe^2+对菌体生长有强的抑制作用;Al^3+和Zn^2+完全抑制菌体生长。相手蟹共生菌对部分重金属显示了一定的抗性和强的化学防御功能,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将有助于了解相手蟹共生菌的生物学本质及其生态学作用,对于保护红树林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红蛋白氧合与脱氧的周期循环在体内驱动红细胞结构与功能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对体外培养的红细胞在单个活态水平上进行携氧功能随孵育时间动态变化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显微激光共聚焦拉曼散射技术,采集不同时间的活态红细胞拉曼光谱,分析表征血红蛋白携氧能力特征峰(1 636和1 562 cm-1)和构象敏感的酰胺Ⅲ谱带(1 240~1 300 cm-1)随时间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相应RBC形态。结果发现,在0~24 h内,结构稳定、变构协同功能正常的血红蛋白发生着携氧量增加与减少和构象R态与T态交替变化,与此同时扫描电镜下双凹圆盘型红细胞也发生“伸长”与“收缩”交替变化。本结论不仅为体外研究红细胞携氧功能提供来自单个活细胞内的多水平特征参数,同时也为体外开展针对红细胞筛选活性组分、评价药物药效和毒副作用研究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自主堆用蒙卡程序RMC内部开发的热工水力子通道功能模块 RMC-TH以及蒙特卡罗几何栅元计数器的基础上,研究并开发了通用型内耦合接口。与传统依赖文件传递信息的外耦合相比,该耦合方式对两种物理过程使用统一的输入文件,利用重复结构热工反馈栅元展开技术,可以实现物理-热工大规模几何模型的快速内部对应,突破了以往核热耦合程序通用性的限制;截面更新方面,采用在线多普勒展宽法(OTF)实现温度对中子截面的反馈作用。该方法只需加载0 K的截面库,可以降低对计算机内存的需求,提高计算效率。以单棒及典型压水堆PWR1717组件为例,对核热耦合过程进行了稳态模拟分析,结果证明了内耦合方法的可行性、正确性及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入射电子能量对低密度聚乙烯深层充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盛涛  李国倡  闵道敏  赵妮 《物理学报》2013,62(5):59401-059401
高能带电粒子与航天器介质材料相互作用引起的深层带电现象, 一直是威胁航天器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考虑入射电子在介质中的电荷沉积、能量沉积分布以及介质中的非线性暗电导和辐射诱导电导, 建立了介质深层充电的单极性电荷输运物理模型. 通过求解电荷连续性方程和泊松方程, 可以得出不同能量 (0.1–0.5 MeV) 电子辐射下, 低密度聚乙烯 (厚度为1 mm) 介质中的电荷输运特性. 计算结果表明, 不同能量的电子辐射下, 介质充电达到平衡时, 最大电场随入射能量的增加而减小; 同一能量辐射下, 最大电场随束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入射电子能量较低时 (≤ 0.3 MeV) , 最大电场随束流密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具体表现为: 当束流密度大于3× 10-9 A/m2时, 最大场强超过击穿阈值2×107 V/m, 发生静电放电 (ESD) 的可能性较大. 随着入射电子能量的增加, 发生静电放电 (ESD) 的临界束流密度增大, 在能量为0.4 MeV时, 临界束流密度为6×10-8 A/m2. 当能量大于等于0.5 MeV时, 在束流密度为10-9–10-6 A/m2的范围内, 均不会发生静电放电 (ESD) . 该物理模型对于深入研究深层充放电效应、评估航天器在空间环境下 深层带电程度及防护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能电子辐射 低密度聚乙烯(LDPE) 介质深层充电 电导特性  相似文献   
8.
刘仕开 《物理实验》2004,24(10):13-14
交变电流涉及4个值,即最大值、瞬时值、有效值、平均值.在有关交变电流的计算中,一定要区分相关概念,应用时掌握其要领。  相似文献   
9.
10.
稀土(Y、Ce、Sm)对Ni-P非晶态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非晶态合金Ni-RE-P(RE=Y, Ce, Sm,下同)的热稳定性; 用X-光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检测了在不同温度范围处理的样品的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 向非晶态Ni-P合金中加入少量稀土元素(Y, Ce, Sm), 可显著提高非晶态Ni-RE-P合金的热稳定性.样品的晶化激活能数据表明, Ni-RE-P的各转变阶段的激活能都比Ni-P的大, 说明Ni-RE-P比Ni-P更难晶化, 即Ni-RE-P比Ni-P更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