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物理学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用组态相互作用理论研究He原子的非谐振光致电离。本文详细分析双重激发自电离态,考察第一电离阈值附近的非谐振谱,计算非谐振区的e-He+,1,3P散射位相移动及来自lsns1,3S的光致电离截面,本文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值及现有的理论结果相比较,相当符合。  相似文献   
2.
曾民勇  何志贤 《物理学报》1995,44(2):196-203
使用组态相互作用理论详细分析He的双重激发自电离态,以及第一电离阈植附近非谐振区e-He~+散射的位相移动,这种位相移动反映了非谐振区内电子——电子短程相互作用.获得了单重态和三重态的S,P,D分波的高精度位相移动,与现有理论计算结果相比,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曾民勇  何志贤 《计算物理》1995,12(2):261-269
详细分析一种简单的非变分式的组态相互作用理论,用于研究双价原子系统。用这种理论精确求解该系统的多组态状态波函数及其相应的能量本征值,并定量地分析组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反映了电子之间的交换作用和相关作用.使用一组由B-spline构成的近乎完全的有限基函数,可以有效地考虑到被限制在有限体积内的正能量单电子轨道对连续区所作的贡献。具体计算典型的双价原子-Be原子,所得结果和实验数据相比较,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