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力学   1篇
数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简述了几乎完全非线性(APN)多项式函数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两类几乎完全非线性多项式函数间的扩张仿射(EA)等价性,给出了验证EA等价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落锤冲击试验,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钢筋混凝土梁在冲击荷载下的抗冲击性能和损伤机理。针对冲击荷载局部效应明显和持时短暂等特点,提出基于截面损伤因子的损伤评估方法;采用参数分析方法研究了箍筋间距、边界条件、冲头形状和面积以及冲击位置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动态响应和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截面的损伤评估方法能够比较直观地描述梁体损伤沿长度方向的分布;端部的固支约束可以有效地改变钢筋混凝土梁的耗能机制,并能提高梁的抗冲击承载潜力;冲击位置会直接影响梁体的裂缝分布和破坏模式;碰撞接触面积和冲头形状也对梁的损伤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再创造""发现法"与"启发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位青年教师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高中)后向作者提出一个问题:《课标》中为什么不提“启发式”教学了?这个问题促使作者对《课标》中有关教学过程的提法进行思考。作者认为《课标》中有关教学过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1]P2)“教师要以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1]P111)总之,《课标》中提倡的是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发现法”的教学过程。于是有人就问“再创造”,“发现法”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有什么异同?下面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例题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也是学生临摹的范本 .世界各国都有一种共识 ,创造力的开发是国家、民族、社会进步的关键 .当前 ,创新思维是教学科学的热门话题 ;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创造思维 ?所谓创造思维主要是指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 ,提出新见解 ,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 ,它主要是依赖于创造者的知识量和发散的思维能力 .如徐利治教授所指出 :数学创造往往从不严格的发散思维开始 ,而以严格的逻辑分析思维即收敛思维终至 .而长于归纳 ,擅于类比 ,富于想象是创造思维的可贵品质 .人们往往在类比联想中得到启发 ,在比…  相似文献   
5.
关于素循环小数的特征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循环小数的数字排列不仅具有一定的规律,而且其结构具有奇妙的特征.通过研究、猜测,提出了循环小数特征值的概念,给出了一系列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6.
一类带有源项的拟线性波动方程的初边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一类带有源项的拟线性波动方程的初边值问题,利用G a lerk in方法和单调算子方法讨论在混合边界条件下,该问题整体广义解的存在性及衰减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