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数学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问题意识,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索价值的数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提高学习能力.但是学生现状却令人担忧,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来看:在上课听课遇到问题时,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占2.99%,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意识”在有“意识”地下降.追本溯源,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设计能力现状如何呢?实在差强人意!下面是不久前我听的本区某市重点中学的一节《两角和与差的余弦》课:  相似文献   
2.
两角互余的几个等价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萍 《数学通讯》2002,(11):17-18
结论 1 已知α ,β为税角 ,k≥ 0 ,则α +β=π2 的充要条件是sink + 2 αcoskβ + sink + 2 βcoskα =1 .证 必要性是显然的 ,充分性 :sink + 2 αcoskβ + sink+ 2 βcoskα =1 =cos2 β +sin2 β .sink + 2 α-cosk + 2 βcoskβ =sin2 β(coskα -sinkβ)coskα .假设α + β >π2 ,则α >π2 - β ,β >π2 -α ,∵α ,β ,π2 -α ,π2 - β∈ 0 ,π2 ,∴cosα <cos π2 - β =sinβ , cosβ <cos π2 -α =sinα ,从而sink + 2 α -c…  相似文献   
3.
(2005上每高考理科第19题)如图,点A、B分别是椭圆x236+2y20=1长轴的左右端点,点F是椭圆的右焦点.点P在椭圆上,且位于x轴上方,PA⊥PF.(1)求点P的坐标(2)设M是椭圆长轴AB上的一点,M到直线AP的距离等于|MB|,求椭圆上的点到点M的距离d的最小值.易求得P32,5 32,M(2,0).对于求椭圆上的点到点M的距离d的最小值问题:生错解1:联想到课本上第46页的近地点问题,负迁移到d=|MB|=a-2=4生错解2:联想到短轴与长轴垂直,短轴的端点到原点的距离最小,负迁移到过M作椭圆长轴AB的垂线,交椭圆于C,D两点,d=|MC|=|MD|=4 103分析:1.从数学知识的角度上…  相似文献   
4.
拿起上海2007年高考试卷,感觉试题如此眼熟,仔细分析,原来其压轴题来之有踪.剖析1:2007年高考理科第21题第3问:试研究:是否存在实数k,使斜率为k的"果圆"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