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
为了提高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的经皮渗透量,采取乙醇注入法制备了利多卡因醇质体,正交实验得到其最优制备工艺:卵磷脂与利多卡因质量比1∶1,乙醇体积分数40%,温度30℃,超声时间3min.该法制得利多卡因醇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75.93±5.07)%.将该醇质体制成含裸药5%的凝胶,皮肤刺激性实验和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该凝胶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无致敏性.该凝胶6h的体外累计渗透量为241.968μg.cm-2,6h的渗透速率(40.331μg.cm-2.h-1)为裸药凝胶渗透速率的7.71倍.  相似文献   
2.
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乳木果油所含的油脂成分.结果显示乳木果油的7个主要成分及含量按保留时间排序依次是:月桂酸1.589%、肉豆蔻酸3.075%、棕榈酸70.286%、十九烷酸0.822%、11-二十碳烯酸3.958%、花生酸16.506%、山俞酸1.371%.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乳木果油能够显著增加经皮给药制剂的皮肤透过率,氮酮组和乳木果油组对利多卡因的累积透皮量分别为794.84μg和1 144.95μg,累积透皮率分别为7.95%和11.4%,后者对模型药利多卡因的体外促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3.
对647例已生育或未生育的人工流产患者,采用2%利多卡因2-3mL宫颈表面麻醉、宫颈3点及9点处浸润麻醉的不同局部镇痛方法及不采用镇痛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局部镇痛人工流产术在临床应用非常有效,特别是对未生育的人工流产患者更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利于人工流产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系统溶剂法分别制备了鱼腥草的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各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表明,鱼腥草的氯仿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以该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制作了一种鱼腥草的外用抗菌霜剂.豚鼠皮肤刺激实验表明,该霜剂对皮肤无刺激性.豚鼠皮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局部感染模型的建立及抗感染实验结果表明,该霜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局部感染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每天给药3次,每次给药0.1 g(区域面积20 mm×30 mm),7 d后皮肤红肿现象完全消失;局部皮肤体外微生物培养实验发现,注射部位皮肤已无病原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水气化技术,考察了蜈蚣草中砷及重金属铅、铜、锌、镉的迁移、分布规律以及气化产气情况。结果表明,除镉外,其他几种金属元素在底渣中的分布比例占主导,尤其以砷、铜较为明显,铜在底渣中的分布比例超过80%。对底渣进行BCR分析发现,其中的重金属及类金属的赋存形态以残渣态最多,以酸溶态最少,表明超临界处理有利于底渣中重金属向更稳定的残渣态转化。同时,气化产气特性表明,随温度提高,产气中H_2、CH_4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桑叶总黄酮对蛋白质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抑制机理.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硝化底物、ONOO-为硝化试剂,pH 7.2的PBS缓冲溶液为反应体系,根据428nm处吸光度的变化来反映硝基蛋白含量的变化.实验研究发现,在37℃,pH 7.2,反应时间90min以及BSA与ONOO-终浓度比为1∶6,桑叶总黄酮的浓度为3.640×10-3 g.L-1时,对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可达55.70%.推测其抑制机理可能是桑叶总黄酮与ONOO-直接作用或清除ONOO-均裂产生的.OH和.NO2,进而抑制硝化反应的进行,而不是还原硝基化产物.桑叶总黄酮对硝化反应较强的抑制作用,为开发桑叶总黄酮为蛋白质硝化反应的抑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