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具有前置公用工程的换热器网络的通用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罗行等人提出的分级超结构换热器网络的通用解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将热冷公用工程放置于换热器网络每一级的冷热流体之前的带分流的分级超结构换热器网络数学模型,并根据这种新型的模型推导出换热器网络的出口温度和每一级流股节点的温度的计算公式,从而增强了分级超结构换热器网络模型的适用性.最后用实例证明所提出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钯(Pd)是一种性质非常特殊的稀有过渡金属,在化学以及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钯催化反应的产物中常有一定浓度的残余钯污染,需要进一步纯化和检测.因此发展用于检测Pd的技术手段很有必要.零价钯可以通过对烯丙基氧化插入而切断烯丙基醚类化合物的C-O键.基于这个反应,设计合成了荧光分子二氟硼姜黄素烯丙基醚化合物,并测试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钯化合物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该荧光分子对二价钯并无响应,只有零价钯Pd2(dba)3使该分子荧光发生猝灭.该荧光分子对于零价钯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和响应性,可作为基于脱烯丙基化反应检测零价Pd的荧光探针,为“turn off”型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3.
研究非共沸混合工质R32/R134a(质量比,25%/75%)在水平微尺度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规律。在各种工况下进行了非共沸混合工质R32/R134a在水平微尺度管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的实验,考察了质量流量G、热流密度q、质量干度x对微尺度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热流密度、质量流量都较低的区域,对细管道,换热系数与热流密度的关联度较大;而对微管道,换热系数受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并在干度为0.6时出现"干涸"现象,使得换热系数急剧下降。在质量流量高的区域,对细管道,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小;而对微尺度管道,当干度为0.06时换热系数发生转变,随质量干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热流密度增大到一定的阶段后,换热系数不再随热流密度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地球静止轨道外热流的周期变化,设计了具有温控功能的辐射散热器。该散热器利用回路热管自身热阻的变化实现温度的控制,在较小的温控功耗下达到适应目标温度及外热流变化的要求。研制了一套丙烯回路热管可温控辐射散热器,并完成真空冷背景下的测试实验,结果发现随着补偿器温度的增高,补偿器目标值与实时值的差异越大,补偿器控温-60℃时,稳定状态下温度波动为2.63K,30℃时为5.2K。补偿器控温平均功率增高,时间滞后则减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特殊型"Ω"形槽道热管(长2200mm,经过3次弯曲)进行测试,探究其启动和传热特性。研究表明,当热管常温启动后,冷端不做控温,热端输入一定热量,冷热两端温差保持在2K以内,热管传热性能优异;此热管若要正常工作,其最低工作温度为-15℃左右,热端最大输入功率为10W左右,此时的传热热阻为0.156K·W~(-1)。随着热沉温度的降低,热阻越来越大;随着倾斜角度的变大,热阻越来越小。此热管具有一定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6.
借助纳米磁粒子,通过测量其在不同温度下一、三次谐波幅值,使用郎之万函数达到求解温度的目的。首先对郎之万函数进行Taylor展开,进行简单的化简,然后根据正弦磁场下一、三次谐波的求解方式,把郎之万函数代入其中,构建温度和一、三次谐波幅值的函数关系。在较弱磁场的作用下,进行了三组实验,分别在-5℃~0℃、-15℃~0℃以及-25℃~0℃上进行实验研究。通过与光纤温度计测试结果的对比,发现这种方法在-25℃~0℃这个温度区间内可以实现精确温度测量,其误差为0.02 K~0.2 K。  相似文献   
7.
设计并测试了一台金属隔膜泵,该泵通过磁致伸缩致动器驱动隔膜往复振动,配合单向阀门实现流体的单方向运输。以该泵为压力源,搭载微通道换热器,并以斯特林制冷机为冷源,搭建了两相流体回路换热系统,对系统进行了漏热标定以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氨为工质在-30℃设计工作点下,系统能实现最高150W的热量传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