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选用自制的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发泡体(MUF发泡体)加入红壤中作为绿色屋顶营养基质层,珍珠岩、蛭石、沸石和活性炭作为吸附基质层,构建4种不同配比的绿色屋顶模拟装置,选择3种不同降雨强度,通过监测绿色屋顶径流总氮、氨氮、硝氮、总磷浓度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中氮磷迁移转化关系。结果表明:MUF发泡体添加后,绿色屋顶表现为氨氮、总磷的汇,总氮、硝氮的源;不同条件下各装置径流氮磷浓度与降雨时间整体呈负相关;不同基质配比下各装置总氮、氨氮平均浓度差异显著,而硝氮和总磷平均浓度无显著性差异。MUF发泡体添加量与各装置径流氨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总磷呈负相关;降雨强度与各装置径流氨氮平均浓度呈正相关,与硝氮呈负相关。MUF发泡体基质不仅是高效除磷基质,还可以作为绿色屋顶植物的氮源,适合应用于绿色屋顶基质,同时解决了常用的基质容重较大和吸水保水性能差所造成屋顶荷载较大、截流减污效果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50年鄱阳湖流域降水时空特征及其对水文过程的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鄱阳湖流域79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1961~2010年),基于BCC-CSM全球气候系统模式预估数据(2014~2050年),对鄱阳湖流域降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选取赣江外洲站1961~2010年逐日径流量和1960~2010年年代径流量、输沙量数据,利用HBV水文模型、SPSS统计软件对赣江流域面雨量及径流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降水特征对水文过程的驱动性。结果表明:1961~2010年间鄱阳湖流域降水量总体略呈上升趋势,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降水强度增加、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性更加明显,旱涝等极端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年内变化特征为分布不均匀,以4~6月为汛期,其中6月降水量最大;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东部降水大于西部,丘陵地区降水大于平原地区;降水变化为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等水文响应的主要驱动力,赣江流域面雨量及径流量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09。未来37年降水呈现略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若鄱阳湖流域长期存在高能源需求及高温室气体排放,则洪涝灾害发生将更为频繁。研究为预测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盐酸苯肼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盐酸苯肼合成中的苯胺重氮化、重氮盐还原、酸析成盐三步反应中的影响因素,并着重研究了苯胺重氮化反应中盐酸的用量、亚硝酸钠的加料速度、反应温度等对盐酸苯肼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人工湿地在南方红壤区农田径流应用时的除磷效果,在基质中添加自制的氯化铁改性麦饭石构建强化型人工湿地,通过模拟实验对比研究铁改性麦饭石的加入对农田径流中磷的处理效果,和基质中4种主要形态磷的吸附特征。结果显示,强化型人工湿地运行初期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91.75%,运行5个月后为87.86%,均高于普通人工湿地的73.31%和41.90%;基质中磷的4种形态吸附量依次为铁铝磷>腐殖质磷>弱吸附磷>钙镁磷,磷的吸附总量为4 304.30 mg,为普通人工湿地的1.3倍。研究表明强化型人工湿地中铁改性麦饭石具有较好的磷吸附容量177.75 mg·kg-1,且能促使释放敏感磷转化为稳定的铁铝磷,从而强化人工湿地对农田径流中磷的去除能力。本研究为人工湿地等生态技术增强除磷效果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研究曲美他嗪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疾病内科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曲美他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40%,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曲美他嗪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深圳茜坑水库生态草沟对非点源污染物去除效率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点源污染问题已引起广泛地重视,为控制和削减因为暴雨径流而造成污染负荷,最佳管理措施在国内逐步得到发展和应用,生态草沟为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最佳管理工程措施.以深圳茜坑生态草沟为例,采用平均浓度法,在不同的降雨条件下对草沟的运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草沟对总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为69.4%;5日生物需氧量的平均去除率为43.8%;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41.6%,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最低,为19%,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草沟对非点源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已达控制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