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根据7个例子的对比分析表明:湿有效能量对预报暴雨具有较好的指示性,但在某些条件下湿有效能量在有无暴雨发生两者上并无明显差别。对暴雨和无暴雨个例的动力条件分析表明:(1)有暴雨时,在杭州地区为一个相对辐散区(300—900百帕),并伴有较强的上升运动,无暴雨时则为相对辐合区;(2)暴雨时高空有一支强的急流,暴雨区位于高空发散流场和急流中心的入口区右侧。(3)稳定度大小两者也有明显差异。分析结果对业务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近十年来浙江省七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时和发生前的干暖盖特征和形成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强对流往往发生在对流层低层温度露点差水平梯度最大并有暖脊相配合的区域;(2)东南沿海干暖盖的形成主要是由副热带高压坝内对流层中低层的暖干空气由南海和两广地区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向东北平移的结果;(3)副热带高压西侧边缘的下沉气流有利于到达东南沿海的干暖盖增强.分析低层南海及沿海区域的暖干空气以及西风带槽线的演变,对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