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76科800属2111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96种,隶属于65科122属。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共计26种,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9种。列入《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有133种,其中Ⅰ、Ⅱ和Ⅲ级各有59种、17种和57种,Ⅰ级均为兰科植物。《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收录91种,《IUCN红皮书》收录12种。马头山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古老孑遗植物众多,单型科、单型属植物丰富。针对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本文还提出了马头山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策略。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共青城南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东南部,是鄱阳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南湖保护区范围内湿地维管植物进行了样带调查,研究表明:(1)区内湿地维管植物共87科247属418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10属10种,被子植物78科237属408种(包括双子叶植物61科173属287种,单子叶植物17科64属121种)。大科主要有菊科(44种)、禾本科(43种)、莎草科(28种)和蓼科(25种),这些科的植物也是保护区内湿地植被的主要优势种或建群种。(2)科的分布型以世界广布(43科)和泛热带分布(18科)为主;属的区系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59属)和世界广布(55属)为主,且热带性与温带性分布的比值R/T值为1.26,热带分布型稍占优势,呈现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3)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较多,有26种,其中野胡萝卜、野老鹳草、喜旱莲子草、裸柱菊的危害最为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湿地植物的多样性。近年来,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假高粱等外来植物扩张明显,应加强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中段,区内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丰富。研究表明:(1)该区现分布有石松类2科5属17种,蕨类植物17科54属143种(含种下等级);(2)该区优势科、属表现明显,优势科有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和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优势属有鳞毛蕨属Dryo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凤尾厥属Pteris、铁角蕨属Asplenium、安蕨属Anisocampiume;(3)从科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该保护区以热带分布为主;但从种的分布区类型来看,以温带分布为主,且中国特有种与东亚分布种所占比重突出(109种,70.32%),属于东亚植物区系;(4)与周边保护区种的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与阳际峰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亲缘关系最近,平均相似性系数为0.86;(5)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多样,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苔藓植物拥有优异的环境指示功能,是评价保护地生境条件和保护价值的重要指标。收集鉴定江西峤岭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186种,其中:真藓门33科,66属,142种;地钱门19科,25属,43种;角苔门1种。真藓门/地钱门物种比3.30,显示保护区整体环境稍干。划分苔藓植物分布类型13种,其中东亚分布(32.80%)、热带亚洲分布(19.35%)和北温带分布(17.74%)为3种主要分布类型。温带分布类型物种在优势科中居多;一些典型热带分布物种在局部微生境中得以保存,其中无边匐灯藓在世界范围仅零星记录,显示这类中亚热带低海拔生境具潜在重要保护价值。基于区系谱数据的聚类分析,建议将峤岭与江西省内大部分保护区划归入新“华中区”,而赣东北的桃红岭并入“华东区”。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峤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进行了较全面调查,研究表明:(1)该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32科480属957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5种;被子植物129科475属952种。(2)生活型谱显示木本植物数量低于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中常绿成分低于落叶成分,乔木比例明显较低,表现出明显的恢复性植被特征。(3)科的分布型以世界广布(43)和泛热带分布(38)为主,热带分布型科和温带分布型科之比(R/T)约为1.78;属的分布型以泛热带分布(104)和世界广布(55)为主,热带分布型属和温带分布型属之比(R/T)约为1.07,热带性质稍占优势,呈现从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过渡的特点。(4)与周边保护区进行比较发现,峤岭植物区系与中国东部具有统一性,并呈现出明显的亚热带山地性质,整体上反映出中国东部季风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显示低山丘陵地貌更有利于热带分布型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