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力学   10篇
物理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采用合适的参数化方法快速准确地描述优化前后的几何结构是形状和气动性能优化问题的前提.目前常用的曲线参数化基本方法有三种:Bezier,B-spline和NURBS曲线.参数化曲线拟合的关键是从已知形状反求控制点的信息,本文综合对比了三种不同参数化方法关于飞艇外形拟合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其它两种曲线参数化方法相比,N...  相似文献   
2.
张岩  郭雪岩  朱张平 《力学季刊》2016,37(2):354-362
本文基于有效参数法和变核颗粒模型,对固定床化学链燃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分析不同颗粒参数对二维固定床化学链燃烧结果的影响.在有效参数模型中,颗粒填充床被看作均匀的流体域.本文主要模拟了组分场和温度场,通过改变颗粒直径、孔隙率、内部粒子直径三组参数,取得了不同条件下二维固定床化学链燃烧床层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以及反应所用的时间.通过对不同参数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颗粒内部结构对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孙全意  郭雪岩 《力学季刊》2016,37(3):606-613
本文将开缝钝体稳燃技术应用于微型燃烧器中,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模拟了不同速度下微型开缝钝体燃烧器与微型常规钝体燃烧器的燃烧情况.结果表明:开缝钝体燃烧器火焰宽度一致性较好,火焰中心温度沿轴向分布更加均匀,尤其在速度较大时,开缝钝体燃烧器优势更加明显;开缝钝体燃烧器燃烧效率高于常规钝体燃烧器,速度大于25m/s时,开缝钝体燃烧器效率高出常规钝体燃烧器5%左右;由于开缝钝体中钝体缝隙过大,濒临吹熄极限时,钝体后值班火焰被吹熄,开缝钝体燃烧器吹熄极限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4.
基于Chimera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模拟串联双圆柱在亚临界区的共轭传热,采用二维瞬态N-S方程,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和压力Poisson方程方法,分析亚临界区(Re=6×104)不同固体与流体热容比以及导热系数比下,圆柱表面努赛尔数和圆柱内无量纲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圆柱内温度稳定后最高温度随着导热系数比的提高减小并逐渐趋于平缓,但体积热容比对于稳定后的温度场影响并不明显;另外圆柱内部最高温度位置随导热系数比提高而向后圆柱后部移动;下游圆柱的表面温度以及柱内最高温度均高于上游圆柱,而上游圆柱努赛尔数要高于下游圆柱.  相似文献   
5.
平流层双轴椭球体飞艇绕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CFD软件FLUENT6.3的计算平台上采用时均Navier—Stokes方程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平流层双轴椭球体飞艇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分析了与飞艇轴线垂直的截面的周向摩擦阻力系数和压力分布情况,飞艇背部的分离流动特点,物面剪切层分离流动规律,空间流态,以及它们随攻角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飞艇背部的分离流动是基本对称的。在小攻角下只存在闭式分离,而随着攻角的增大也出现了开式分离。分离区随着攻角的增大而增大,分离线的起始点位置随着攻角的增大向上游移动。15°攻角时没有发现二次分离,30°,40°,45°攻角下都发现了二次分离。在相同的攻角下伴随流动沿飞艇轴线向下游发展时,分离流动的区域在横向截面上增大了。  相似文献   
6.
带螺旋桨平流层飞艇气动性能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采用基于单组分多相伪势模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三维液滴撞击左右两侧浸润性不同的倾斜固壁的铺展过程,获得了液滴在壁面两侧的铺展因子、相对铺展宽度、相对高度和液滴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壁面浸润性分布和壁面倾斜角度对液滴铺展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滴在倾斜壁面的铺展过程受到重力和表面力的综合作用,重力影响液滴的铺展和沿壁面向下的滑动,壁面浸润性分布影响液滴向壁面亲水侧横向移动.  相似文献   
8.
刘蕾  胡磊  郭雪岩  戴韧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40(11):2551-2558
某型轴流风扇采用经典的NACA65叶型,在设计工况下气动性能良好,但它的许可攻角范围较小,非设计工况性能下降明显。本文将叶型几何参数化方法、叶型气动性能的薄剪切层流动预测方法与梯度寻优算法相结合,建立了能综合权衡多工况点叶型气动性能的自动优化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单攻角优化效果不明显;多攻角优化后在设计点气动性能变化不大,但在非设计工况有明显提升,攻角范围增加了12.8%;多雷诺数优化与多马赫数优化同样能得到较好的优化叶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介观模型的多组分伪势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倾斜壁面浸润性梯度驱动液滴的运动过程,研究了壁面浸润性梯度、壁面倾斜角度对液滴运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一定倾斜角度的壁面,当壁面上浸润性梯度足够大时,液滴能够克服重力的作用实现“爬坡”;液滴在运动过程中,其前进及后退接触角与当地静态接触角间存在差值;增大壁面浸润性梯度时,液滴能够获得更快的加速,并且前进及后退接触角与当地静态接触角之间的差值也随之增大;增大壁面倾斜角度时,液滴的运动受到阻碍,前进及后退接触角与当地静态接触角的差值小幅减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离涡模拟方法(Detached Eddy Simulation,DES)针对平底水力旋流器的特殊结构进行了清水流场三维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与RNG k-ε模型、雷诺应力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后发现,DES方法所预测出的切向速度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最好,从而验证了DES方法在水力旋流器数值模拟方面的可行性.进一步分析了在一定入口流量下平底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的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及静压力的分布特征以及局部流动现象,获得了有关平底水力旋流器内流场流动结构的丰富的信息,讨论了圆柱结构内的流动特征对固液分离可能存在的影响.分析表明平底水力旋流器的内流场呈现出兰金涡的特点,并且为非对称分布,其内部的能量损耗主要集中在受强制涡影响的中心轴线附近区域内.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平底水力旋流器的流场特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