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力学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谢大吉  贾京柱 《实验力学》1994,9(3):192-200
利用现场足迹特征,分析罪犯的性别、年龄、身高、体态、行走姿势等个人形体特点,常称为给罪犯“画像”。这一技术在侦破案件中起了一定作用。(1)研究人在常态下行走时留在地面上的平面足迹反映出压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分析压力与年龄的相关性,从中研究出分析年龄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年龄的准确率。(2)研究平面足迹压力与人的性别、身高、体态、行走姿势的相关性找出各自的科学分析方法。(3)从分析理论上全面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利用将内力及位移展开成k=(h/λ)~(1/2)及斜锥偏度参数m的双重渐近幂级数的方法,得出了斜锥壳的渐近解,同时以直角斜锥壳承受正压力情况为例,给出了它的应力计算分析表达式。 为了验证所给公式的精确程度,计算了斜锥壳薄膜应力的数值解,并作了两个斜锥壳试件的电测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得的渐近解的误差基本上在(h/λ)~(1/2)及m~2的量级范围內。 对于斜锥壳这类形状复杂的构件,直接求解薄壳基本方程是很困难的,数值解只能求出在给定尺寸时的解答,不能得出适用于一般尺寸的解析解,对具有小参数特点的构件,渐近解的优点在于能得到具有一定精度的应力分析表达式,便于工程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推广了文[1]中“楔块梁”的计算方法,讨论了当上、下梁截面尺寸、形状、材料都不一样时的计算方法,以某厂一吊车轨道梁为例做了计算分析,并与实测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文推广了文[1]中“楔块梁”的计算方法,讨论了当上、下梁截面尺寸、形状、材料都不一样时的计算方法,以某厂一吊车轨道梁为例做了计算分析,并与实测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正> 大专院校的材料力学实验课中引进了矩形梁的弯曲应力及变形实验,多年教学实践证明,这类实验对于学生的理论学习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不能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梁往往不是简单的矩形梁,如工厂用桥式吊车就大都是组合结构;吊车轨道梁则是钢筋混凝土梁上辅有钢轨,共同支撑起吊的重量;汽车板簧是由多层弯曲的钢板重叠组合而成的等等.  相似文献   
6.
高压聚乙烯装置用G4345V钢厚壁管冷弯残余应力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大吉  冯长波 《实验力学》1997,12(4):520-526
本文对某厂聚乙烯装置用G4345V钢厚壁管冷弯残余应力进行了检测.为寻求较适用的降低残余应力的方法,对弯管进行两种处理以后的效果进行了检验,二种处理工艺为热处理(370℃)及喷丸.最后在现场对喷丸前后的残余应力用磁各向异性探头进行了检测,证明该方法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7.
组合梁的理论计算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8.
双向载荷作用下试件应力分布的理论和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大吉  冯升波 《实验力学》1997,12(1):139-144
本文利用弹性理论对十字形试验板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推导,并得出一个近似计算公式,结合电测实验进行校核,为直观起见,用有限元画出了该模型的应力等值线,证明该计算公式基本正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