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3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物理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FeCuNbSiB非晶粉体/IIR复合薄膜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该材料在固定测试频率为1KHz下的拉伸和压缩应力阻抗效应。其中压缩速度为0.01mm/s,压缩最大应力为1MPa;拉伸速度为0.05mm/s,拉伸最大应力为2.4MPa。同时,将2种测试过程在每隔50s时间,计算一个等效的拟合点,并将这些等效拟合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相应的拟合曲线。接着我们又对拉伸应力阻抗及压缩应力阻抗等效拟合曲线经行求导处理,得出相应的能够表征应力阻抗的敏感性的函数Z’(σ)。试验结果表明:拉伸过程阻抗随着应力增大而降低,压缩过程阻抗随着应力增大而增大。由于该复合薄膜的基体是丁基橡胶,适合于微小应力敏感的测试。而压缩应力阻抗方面,其耐压强度相对耐拉强度大很多,论文中只讨论了压应力范围为0~1MPa的压应力阻抗效应。在微应力条件下,压应力阻抗敏感性能不及拉伸应力阻抗。而在大应力下其应力敏感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由于具有较高的可见波段荧光效率,基于稀土掺杂氧化物的红外激光诱导热辐射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进一步提高红外诱导热辐射效率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设计了一种改善稀土掺杂氧化物材料中红外诱导热辐射效率的方案,即通过掺杂改性杂质,既可以改变稀土离子周围局域晶场的对称性;同时又引入了晶格缺陷。对应的效果包括: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强稀土离子周围的晶场强度来提高稀土元素对于入射光子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晶格缺陷作为猝灭中心来增加材料的热转化能力,最终将显著提高杂质改性材料的光热转化效率,即获得更加高效的红外诱导热辐射材料。为了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不同浓度的镱离子和锂离子的共掺杂样品,通过XRD及TEM测试分析了杂质对样品结构的影响,并且基于荧光发射光谱具体研究了杂质掺杂浓度对热辐射效率的影响。该工作为高效稀土掺杂热辐射材料的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了线切割工艺对Fe78 Si9B13非晶合金铁芯工频软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非晶合金铁芯线切割会使切缝处的物相由非晶态向晶态转变;非晶合金铁芯线切割后难以达到饱和,磁性能下降,其表现为剩余磁感应强度Br大幅下降、矫顽力Hc上升、损耗值Ps增加;不同的线切割工艺对铁芯工频下的磁性能影响各不相同,以“大V字型”切割铁芯的磁性能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P(AA/AMPS))耐盐性高吸水树脂,利用正交试验、单因素分析确定了合成树脂的最佳实验工艺条件,并对树脂的吸水性、保水性、反复吸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在最佳条件下吸水倍率为1753.4g/g;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盐性,吸盐水倍率达到189.64g/g;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树脂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感式压磁效应测试方法直接测试和表征了铁基非晶合金带材的压磁效应。结果表明,铁基非晶合金带材在 f=1kHz 频率下的压磁效应最大,并且带材对小于0.2 MPa 压应力非常敏感。对带材退火处理后,压磁效应增大。在测试频率 f=1 kHz、连续压应力加/卸载过程中,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Fe73.5 Cu1 Nb3 Si13.5 B9带材压磁效应值增大。当退火温度550℃时,带材压磁效应最大,其压磁效应值 SI(%)max 为1.4。  相似文献   
6.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3种聚丙烯酸系列吸水树脂:聚丙烯酸钠(PAA)、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和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P(AA/MA))。 对3种树脂的吸水性、保水性、耐候性和耐电解质等性能进行测试比较。 结果表明,P(AA/MA)的吸水性能最优异,10 min内吸蒸馏水量可达3578.4 g/g;在一定的温度或压力范围内,3种树脂均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在不同温度下储存均能保持各自的吸水性;P(AA/MA)的耐电解质性能较为突出,吸生理盐水量可达107.2 g/g,其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FeCuNbSiB软磁粉为功能填充粒子,三元嵌段有规共聚硅橡胶为基体,采用机械共混和精密铸压热成型方法制备了FeCuNbSiB软磁粉/硅橡胶柔性复合材料薄膜(简称"FeCuNbSiB/SiR复合薄膜")。分别观测了填充粒子FeCuNbSiB软磁粉及其复合薄膜的显微形貌,重点研究了FeCuNbSiB软磁粉的热处理、含量、粒径及其硅橡胶复合薄膜厚度等因素对复合薄膜力敏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CuNbSiB软磁粉微观结构呈多角片状,当粒径小于30μm,软磁粉在硅橡胶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经480℃热处理1h后的FeCuNbSiB软磁粉的磁性能显著提高,当其体积分数为27.5vol%,粒径10μm且复合薄膜厚度为200±2μm时,FeCuNbSiB/SiR复合薄膜具有最佳的力敏特性和良好的应力阻抗重复稳定性,可用作新型柔性力传感器敏感元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主要的人为温室气体,主要由化学、热电和钢铁工业以及运输等部门产生。大气层中CO2浓度的增加是导致诸多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全球气温升高。然而,CO2作为一种可再生、廉价和无毒的化学原料,可用来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进而降低碳浓度。五元环碳酸酯由于其优越的物理化学特性,如高沸点、高偶极矩和生物降解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由环氧化合物和CO2合成环碳酸酯是迄今为止研究较多的方法。然而,由于CO2的高热稳定性和动力学惰性,使其作为反应原料需要大量的能量投入,可能导致的结果是CO2浓度是一个净增长过程。因此,利用CO2作为C1构筑单元是一个长期的挑战。本工作基于CO2固定反应机制,概述了各种类型的均相和多相催化剂在CO2固定反应合成精细化学品环状碳酸酯中的研究进展,包括有机催化剂、离子液体、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多孔有机聚合物等。目前,几乎所有类别催化剂均...  相似文献   
9.
Pengtao Lai 《中国物理 B》2022,31(9):98102-098102
Coding metasurfaces have attracted tremendous interests due to unique capabilities of manipulat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However, archiving transmissive coding metasurface is still challenging. Here we propose a transmissive anisotropic coding metasurface that enables th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two orthogonal polarizations. The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 and th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generator have been studied as typ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anisotropic 2-bit coding metasurface. The simulated far field patterns illustrate that the x and y polarized electromagnetic waves are deflected into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The anisotropic coding metasurface has been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to realize an OAM beam with l = 2 of right-handed polarized wave, resulting from both contributions from linear-to-circular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and the phase profile modulation. This work is beneficial to enrich the polarization manipulation field and develop transmissive coding metasurfaces.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辊法制备了宽4.5 mm、厚25μm的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带材,并进行热处理以消除带材的残余内应力,利用4294A型阻抗分析仪测试了非晶带材的应力阻抗效应.结果表明:当测试频率低于20 MHz时,FeCuNbSiB非晶带材的应力阻抗效应较弱,随着测试频率的升高,材料的应力阻抗效应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热处理后非晶带材的应力阻抗效应增强,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