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化学   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拉格朗日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格朗日分析方法在研究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对拉格朗日分析方法的产生、发展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总结,并揭示了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平面装药模拟高超压长持续时间爆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装药长持续时间爆炸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试验手段,对土中平面波传播和土介质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理论计算和大型野外试验两个方面对平面装药爆炸作用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理论计算上,建立了TNT装药和真实空气双介质物理模型,利用一维不定常平面流动拉格朗日型偏微分方程组求解,给出了爆腔压力空间分布和地面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在野外试验中,克服了平面装药模拟高超压作用的许多技术困难,实现了高达45MPa的压力加载。文中将理论计算和野外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压力波形的振荡衰减特征完全一致,从而证明了平面装药模拟高超压长持续时间爆炸作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有效而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CaF2:Ho3+/Yb3+ nano-particles with intense green up-conversion (UC) luminescence a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via a facile hydrothermal approach by using NH4F as the fluoride source and Na2EDTA as a chelating reagent. Powder X- 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and UC emission spectra a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s, shapes,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The effects from fluoride sources and chelating reagents on the formations of CaF2 nano-particles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for- mation process is also deduced.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a 980-nm laser diode, the samples each show a green up-conversion emission centered at 540 nm corresponding to the 5S2/5F4-+518 transitions of Ho3+. Moreover, the UC mechanisms of Ho3+/Yb3+ co-doped CaF2 nano-particle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
钙钛矿量子点因其优越的光电性能(如可调节的发光、窄的发光谱线、高的量子效率以及方便制备等)成为半导体发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钙钛矿量子点在发光二极管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要想实现其商业化,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是稳定性较差,钙钛矿量子点在光、热、空气中会发生不可逆转的降解,进而导致严重的荧光猝灭,这一缺点严重地阻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铅卤钙钛矿较差的稳定性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许多工作报道了提升钙钛矿量子点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本文详细分析了铅卤钙钛矿量子点不稳定性的来源,包括钙钛矿结构的不稳定性以及环境应力诱导下的降解,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提升钙钛矿量子点稳定性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了改善铅卤钙钛矿量子点稳定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鉴于高熵合金材料(high-entropyalloy,HEA)在高应变率动态响应下呈现不同的破坏模式及力学性能,其潜在机理从宏观角度已不能够完全解释,需从微观角度研究其动态响应过程中的原子结构变化、位错分布变化、演变机理及变形机制,为优化HEA防护材料的加工工艺、制备方法等提供参考。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设计了[100]、[110]和[111]等3种取向结构的Al0.3CoCrFeNi高熵合金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拉伸及冲击试验,分析了动态响应过程中原子结构变化、位错分布变化、演变机理及变形机制。压缩试验中:[110]取向结构的Al0.3CoCrFeNi高熵合金的屈服强度最高,[111]的次之,[100]的最低;[100]取向结构的Al0.3CoCrFeNi高熵合金主要的变形机制为孪晶变形,[110]的为滑移变形,[111]的为位错变形。拉伸试验中:[111]取向结构的Al0.3CoCrFeNi高熵合金的屈服强度最高,[100]的次之,[110]的最低;[100]取向结构Al0.3  相似文献   
6.
Eu~(3+)掺杂Lu_2(MoO_4)_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Eu3+掺杂Lu2(MoO4)3的红色荧光粉(Lu2(MoO4)3∶xEu3+),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荧光光谱仪对其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当Eu3+的掺杂量达到0.06时,Lu2(MoO4)3的晶相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研究Eu3+的掺杂浓度对其发光性能影响时发现,Eu3+的掺杂浓度达到0.05时出现浓度淬灭现象,通过分析发现这是由于交换相互作用导致的Eu3+之间能量转移。退火温度对发光性能的研究表明,当退火温度为1100℃时,Eu3+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弹体在侵彻超高性能混凝土过程中弹体出现的反弹现象,基于空腔膨胀理论,分析了弹体从侵彻到反弹全过程的受力情况;分别以一维弹性杆弹性势能模型和一维应力波模型为理论基础,推导得到两种反弹速度的解析解,分析了影响反弹速度的物理量;通过数值模拟复现了弹体反弹现象,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数值计算结果和两种解析解吻合良好。研究表明:侵彻阻力使弹体积累变形势能,侵彻结束后变形势能释放造成弹体反弹;反弹初速与着靶速度无关,与靶体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弹头形状系数等成正比,与弹体弹性模量和密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8.
在弹体侵彻钢筋混凝土研究领域,侵彻深度的离散性普遍存在于试验和经验公式中,弹着点位置的不同是造成此离散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究由弹着点位置造成的侵彻深度离散性并揭示其机理,参照公开发表的侵彻试验,建立了三种典型弹着点位置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出了三种典型弹着点位置侵彻过程差异的主要原因,依据数值计算结果归纳了表征侵彻深度离散性的表达式,提出了弹体侵彻钢筋混凝土侵彻深度是一个范围值的基本思想,并对表达式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造成侵彻深度离散性的主要因素是弹体撞击钢筋的数目和弹体接触钢筋的持续时间,此离散性随着弹径与钢筋网眼尺寸比值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