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化学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比较了植物血凝素(PHA)与金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刺激效果。取健康人外周静脉血,分离得到PBMCs,分别加入PHA及SEA进行刺激并孵育12 h,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利用量子点联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活化后细胞膜表面CD3、CD69的分布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活化早期细胞分化抗原CD69分子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丝裂原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大多成群聚集,而超抗原SEA刺激的淋巴细胞大多呈分散状,且二者形态有明显差异;两组活化后淋巴细胞的体积均大于静息组,且活化过程中发生极化作用,迁移淋巴细胞,形成膜突起;丝裂原和超抗原刺激淋巴细胞12 h后,使淋巴细胞表达CD69抗原分子,但在量表达上存在差异性(PHA:39.5%±8.7%;SEA:8.3%±1.8%),抗原分子CD3和CD69在膜表面呈不均匀分布,且SEA活化后的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3和CD69分子在空间上形成了微结构域;外周单个核细胞中其它非T细胞在丝裂原或者超抗原的刺激下也能表达活化抗原分子CD69。  相似文献   
2.
利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钙结节(Vonkossa)染色的方法对诱导21 d的淫羊霍苷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淫羊霍苷的形貌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0、5、10、15、21 d后的细胞形貌。结果表明,经成骨诱导分化21 d后,ALP染色呈强阳性,Vonkossa染色可见明显钙结节。AFM分析表明,淫羊霍苷在盖玻片上呈分散状分布,在细胞表面上聚集并呈微米域分布。实验发现,由于吸附在细胞表面时,被细胞膜分子包裹,更有利于在细胞表面的吸附,进入细胞内部,细胞表面的淫羊霍苷颗粒较在盖玻片上时增大,由淫羊霍苷颗粒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表面留下一些小孔,可知其通过进入细胞内部诱导成骨分化。分化后,细胞表面有小突触,是由成骨分化后细胞内形成钙结节造成。  相似文献   
3.
体外分离人外周血CD8+T细胞,用植物凝结素(PHA)刺激活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CD8+T细胞的形貌,并结合针尖修饰技术对力谱进行分析,确定了CD8抗原分子的分布.结果表明,与静息的CD8+T细胞相比,活化后的CD8+T细胞直径和高度增大,细胞表面变得更粗糙;CD8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力大约是非特异性黏附力的5倍,活化后的CD8+T细胞上特异性黏附力(即CD8抗原分子位置)分布不均匀,其表面的CD8抗原分子分布以纳米团簇分布为主,CD8分子聚集更为明显,CD8+T细胞上CD8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力不随着活化而发生明显变化,说明CD8抗原-抗体之间具有高选择性.原子力显微镜为特异性T细胞的抗原识别和活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能够使T细胞抗原识别和活化的机制得到更好地阐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