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SPME/GC-MS在综合评判苹果酒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顶空法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了8种苹果酒中挥发性香气的主要成分;选取对苹果酒总体香气贡献较大的7种高级醇类和6种酯类,并以2-辛醇为内标,测定了它们的含量;并构建了高级醇类和酯类的模糊综合评判隶属函数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出了5^#为最优苹果酒,6^#次之,与感官品评结果相一致,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行,且比传统的方法更具有优越性、客观性,更能全面地利用酒样信息。  相似文献   
2.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苹果酒发酵的不同时期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分析在苹果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矿质元素的吸收和释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发酵液中含有的主要矿质元素有钾、钠、钙、镁、铁、锰、铜、锌、锶、硼等十种,其中钾元素的含量最高,在苹果汁中达到1 853.83 mg·L-1,经过发酵后的含量为1 654.38 mg·L-1。在发酵过程中,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整体看来,在发酵进行72~120 h以及144~216 h,大部分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波动较大;尤其在发酵进行到192 h,大部分矿质元素的含量都达到峰值或谷值,其中铁和锌元素的含量达到峰值,钾、钠、钙、镁、锰、硼六种元素的含量达到谷值。但在随后发酵结束前的24 h内,矿质元素的含量又剧烈反弹。经过发酵过程后,钾、镁、铜、锌、硼等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钠、钙、锰、铁、锶等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对十种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钙元素和锰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最高,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924。试验结果为调控酿酒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ICP-MS法的苹果酒发酵过程矿质元素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苹果酒发酵的不同时期主要矿质元素含量, 分析在苹果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矿质元素的吸收和释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发酵液中含有的主要矿质元素有钾、钠、钙、镁、铁、锰、铜、锌、锶、硼等十种, 其中钾元素的含量最高, 在苹果汁中达到1 853.83 mg·L-1, 经过发酵后的含量为1 654.38 mg·L-1。在发酵过程中, 各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 整体看来, 在发酵进行72~120 h以及144~216 h, 大部分矿质元素的含量变化波动较大;尤其在发酵进行到192 h, 大部分矿质元素的含量都达到峰值或谷值, 其中铁和锌元素的含量达到峰值, 钾、钠、钙、镁、锰、硼六种元素的含量达到谷值。但在随后发酵结束前的24 h内, 矿质元素的含量又剧烈反弹。经过发酵过程后, 钾、镁、铜、锌、硼等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 钠、钙、锰、铁、锶等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对十种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钙元素和锰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最高, 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924。试验结果为调控酿酒过程, 控制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苹果酒发酵过程中糖度近红外光谱检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苹果酒发酵过程中,由于糖度变化幅度很大且酒体基质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文章采用分阶段处理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法对不同发酵阶段的糖度检测、监测近红外光谱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探讨。不同建模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减去一条直线法预处理光谱,阶段I建模光谱范围选择7 502~6 472.1 cm-1,阶段Ⅱ建模光谱范围选择6 102~5 446.2 cm-1时,阶段I模型的R2为98.93%,RMSECV为4.42 g·L-1;阶段Ⅱ模型的R2为99.34%,RMSECV为1.21 g·L-1;进一步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阶段I模型验证集的RMSEP为4.07 g·L-1;阶段Ⅱ模型验证集的RMSEP为1.13 g·L-1。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能满足苹果酒工业生产中检测、监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