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   7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惠昌  冯建章 《分析化学》1993,21(4):449-451
研究了利用吡啶-巴比妥酸显色体系反应的中间产物,采用微孔膜气体扩散分离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测定工业废水中氰化物,该法具有简便、快速并能消除某些干扰的特点。进样频率为65个样/h,检出限为0.02μg/ml,取氰化物2.5μg/ml时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n=20),测定实际样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用反相分配层析法,可以有效地分离Th、Mo和W,在7 mol/L HCl介质中,Th不为三辛胺-Kel-F柱吸附。此时Mo和W保留在柱上,改用4 mol/L HCl作流动相,则W被迅速洗脱,而Mo仍牢固地保留在柱上。最后用0.1 mol/LHCl解吸钼。1 cm×11 cm的层析柱可使50 mgTh与5~50μg的Mo和W定量分离。Th的回收率为100±0.2%,Mo和W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在4 mol/LHCl介质中,亦可使1~10 mg的Mo(或W)与5~10μg的W和Mo分离,其中μg量组份的相对误差≤2%。  相似文献   
3.
饮料,甜橙,药片和尿液中维生素C的流动注射分析—2,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惠昌  冯建章 《分析化学》1991,19(2):182-184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制的SPE-Ag柱去除样品中高浓度的氯离子,再用H柱去除可能带进系统的银离子,从而消除对溴酸盐测定的影响。基于此建立了测定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痕量溴酸盐的离子色谱方法。其最小检出浓度为0.005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3.7%,回收率在100%~112%之间。  相似文献   
5.
一、湿化学分析法的历史回顾湿化学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也不断出现。比色法的出现可追朔到1853年。光电分光光度计最早出现在1940年。由于仪器分析效率高,速度快,以致造成这样的局面:少数从事仪器分析的人提供大量的分析数据,而多数从事湿化学分析的人仅能提供少量数据。在一个繁忙的实验室里,如果要求湿化学分析每天要提供几千个分析数据,在生  相似文献   
6.
流动注射2,6-二氯吲哚酚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具有灵敏,快速的特点,检出限为0.5μg/ml,分析速度120样/h,取Vc 40μg/ml时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测定各类样品中Vc含量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Smith和Page首先报导了长碳链脂肪胺与酸结合的性质。胺与酸生成的盐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嗣后Moore用于萃取各种金属络合酸,为胺类萃取剂开辟了新用途。近年来许多作者将它推广应用于各种金属离子的萃取。在核燃料提纯与回收方面受到特别重视,在无机物分离与分析方面应用也日益广泛。已见不少有关的文献总结。本文拟就胺类萃取剂在分析化学上的应用作一简要的概述。一、胺类萃取剂介绍胺类萃取剂按其性质一般可分为伯胺、仲胺、叔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