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8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0Ca+ ions are trapped and laser cooled in a miniature Paul trap. The secular motion was observed by the radio-frequency resonance of the ion cloud and Zeeman profile sidebands of a single ion experimentally. The trap stability parameters a and q are determined with an uncertainty under 1% by the secular motion frequency measurement. The trap efficiency is 0.75. A practicable suggestion is given for the benefits of a new trap design.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脱除伴有SO2的烟气中NO的研究,分别进行了直接等离子体脱硫脱硝和间接等离子体脱硫脱硝实验.在直接等离子体脱硫脱硝中,模拟烟气等混合气直接通入等离子体发生器,在反应器中电离分解NO以及和生成的高能电子、离子和自由基等离子体相互反应而进行脱除NO;间接等离子体脱硫脱硝中,模拟烟气连接在等离子体发生器出口与从反应器中产生出的等离子体发生氧化反应而进行脱除NO.结果表明,无论直接形式还是间接形式,脱硝效率都要比脱硫效率高,间接脱硫脱硝能够大大降低功率输入,节省能耗,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氨气的加入,有利于脱除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In this paper,the bi-functional catalyst system composed of molecular sieve(MCM-41) immobilized oligomerization catalyst(C25H17Cl2N3·FeCl2) and copolymerization catalyst(Et(Ind)2ZrCl2) was employed in the in situ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aiming to prepare the 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LDPE).In this paper,we mainly argued the regular pattern of the in situ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in limited nano-space and compared it with that happening in free space.The impact of variance o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Fe/Zr value and the A1/(Fe+Zr) value on the activity of the in situ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has also been introduced.Furthermore,the degree of branching,thermal properties and crystalline changes of the obtained polymerization products prepared from different rea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满足大景深、大视场和高精神的同时,利用现代光力学方法首次实现了汽车模型风截面的非接触、全场、实时测量,并研制出了具有独创性的“汽车模型风截面光工实时测量装置”。对桑塔纳2000型轿车1/4模型进行了风截面测试,并将本文结果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汽车风洞实验室中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由此证明该法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酸性条件下正硅酸乙酯的水解和脲醛树脂的聚合反应同时一步原位进行的方法合成了二氧化硅复合粉体(包括核壳微球结构和网状结构)和块体凝胶材料. 液氮吸附BET分析结果证明复合材料焙烧后得到的二氧化硅孔径分布均匀, 大小在介孔范围内. 改变反应性单体尿素. 甲醛及正硅酸乙酯等的初始浓度可对二氧化硅块体材料的孔径大小进行调节.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显示, 随着原料单体初始浓度的变化复合粉体材料的微米级形貌可以是多孔网状结构或核壳结构. 从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的结果推测, 高甲醛/尿素摩尔比[n(甲醛)∶n(尿素)≥2]条件下形成的支链脲醛树脂可作为块体二氧化硅理想的孔结构导向剂.  相似文献   
6.
以无机铝盐为前驱体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中孔氧化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合硝酸铝(Al(NO3)3·9H2O)为前驱体, 通过乙醇介质中环氧丙烷的开环反应促使形成了透明的块状氧化铝凝胶. 凝胶在常压下干燥并于700 ℃焙烧后得到中孔无定型氧化铝. 通过改变环氧丙烷的加入量实现了氧化铝孔径和孔体积等宏观结构性能的调节. 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I-IR)和差热分析(DTA)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由于合成中存在环氧丙烷开环产物作为液体模板剂的造孔作用, 在氧化铝凝胶中造成了孔分布曲线具有双峰分布的墨水瓶状孔. 反应过程中pH值的测定和红外光谱的表征结果都证明环氧丙烷是一种很好的质子消耗剂, 其开环促使铝离子水解聚合并形成凝胶网络结构. 同时根据表征结果对环氧丙烷参与的溶胶凝胶氧化铝的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一种微型嵌入式遥测系统,并利用此系统实现了电化学传感检测。遥测系统的输出电压范围为-0.5~0.5 V,分辨率<1 mV;电流检测范围为-1~1μA,最小分辨率为0.2 nA。此遥测系统是基于ADuCM360微处理器设计的,包括恒电位仪、电流检测模块和无线模块,尺寸大小为24 mm ×13 mm ×11 mm。利用LabVIEW开发上位机软件,用于数据存储和实时显示。为了验证该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对系统进行了电学性能测试。应用遥测系统检测不同浓度抗坏血酸溶液的电流响应,电极施加的工作电位为30 mV,在浓度范围50~300μmol/L 内,抗坏血酸电极的电流响应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nA)=2.98CAA(μmol/L)-137.39,线性相关系数R2=0.984。并以脑缺血模型为例,探索了仪器在活体动物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用于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速移动列车错位通信条件下,列车信号模糊程度增强,导致传统基于信号特征的列车通信参数检测算法无法准确分析列车通信参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卡曼尔滤波算法的高速移动错位下列车通信参数检测方法,分析了列车快速移动过程中最佳通信节点的定位,对最佳列车节点进行融合,获取最佳列车通信参数,采用改进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得到一系列递推检测算法,建立信号以及噪声的状态空间模型,依据前时刻的列车通信参数检测值和当前时刻的检测值,对高速移动错位下列车通信参数变量检测值进行修正,及时更新改进卡曼尔滤波算法检测噪声的协方差,实现高速移动错位下列车通信参数的准确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可准确检测高速移动错位下的列车列车通信参数,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王磊  郭彬 《合成化学》2018,26(8):545-556
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用药,对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潜在应用价值。以小分子GLP 1受体别构调节剂为先导化合物,通过系统的结构优化,设计并合成了14个新型的吲哚并吡啶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并评价了化合物对GLP-1受体的作用。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GLP-1(7-36)或GLP-1(9-36)具有一定的别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郭彬  杨静  卢文欣  王鹏 《无机化学学报》2022,38(10):1981-1992
以一水合醋酸铜为铜源,以2,6-二(4''-吡啶基)-4-甲基苯胺(L)为桥联吡啶配体、间苯二甲酸(H2IPA)为共配体分别合成了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u (OAc)22(L)]·3CH3CN}n1,OAc-=CH3CO2-)和二维网状配位聚合物{[Cu (IPA)(L)(H2O)]2·H2IPA·H2O}n2)。通过二者的单晶结构分析可以看出,配合物1中的铜原子位于[CuNO4]2簇中的四面体配位环境中心,配合物2中的铜原子处于[CuNO3]变形六面体配位环境的中心,不同的配位环境导致2个配合物具有差异化的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活性。通过以亚甲基蓝为底物的类Fenton光催化降解对比实验表明,含有Cu—N、Cu—O配位环境的配合物1的催化效果优于具有相同四面体构型配位环境的HKUST-1,且配合物12催化性能的对比也证明了开放性单核铜配位中心的光催化降解活性优于簇合物中的铜配位中心。得益于配体的稳定和框架结构的存在,与相同条件下无配体约束的醋酸铜盐的催化性能相比,2个配合物均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可循环利用特性。通过UV-Vis光谱计算了二者的带隙,光催化降解前后的粉末X射线衍射及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证明了配合物的稳定性。通过添加自由基捕捉剂苯醌、叔丁醇和三乙醇胺,证实了该催化过程为羟基自由基过程的类Fenton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