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4篇
物理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植物内生真菌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段时期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组织没有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真菌.植物内生真菌几乎在所有植物中存在,它们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与寄主植物形成和谐的共生关系,使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十分丰富,这对农业、医药行业等的发展都具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本文对近年来从65种植物中分离获...  相似文献   
2.
随着DNA G-四链体结构的发现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与癌症关系的揭示,DNA G-四链体逐渐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新靶点。c-myc启动区 G-四链体由于在细胞生长、增殖、凋亡、衰老及肿瘤形成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成为DNA G-四链体中最受关注的序列之一。本文旨在对c-myc启动区 G-四链体的结构及靶向c-myc G-四链体的小分子配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介绍c-myc G-四链体的生物学意义;其次,对几种常用的c-myc G-四链体的结构进行解析;最后,对以c-myc为靶点的小分子配体的研究进展及其与G-四链体的作用模式进行综述,并对目前以c-myc G-四链体为靶点、已经走向临床实验的CX-3543的开发与作用机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用GC-MS对矮紫苞鸢尾、细叶鸢尾和蓝花喜盐鸢尾这3种鸢尾植物的脂溶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矮紫苞鸢尾中鉴定出11种脂溶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5.55%,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36.55%),(Z,Z)-9,12-十八烷二烯酸甲酯(10.05%);细叶鸢尾的脂溶性成分共鉴定出13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71.32%,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2-甲基-琥珀酸二丁酯(13.83%)、(Z,Z)-8,11-十八烷二烯酸甲酯(11.90%);蓝花喜盐鸢尾的脂溶性成分共鉴定出15种成分,主要以甲酸酯类为主,占总峰面积的90.54%,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十四烷酸甲酯(30.70%)、14-甲基-十五烷酸甲酯(26.83%)、十八烷酸甲酯(23.57%)。结果表明,从矮紫苞鸢尾中鉴定出的11种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3种鸢尾属植物的脂溶性成分主要以有机酸酯类化合物为主,在其种类和相对含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为该属植物化学分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培元  卢金荣  赵长琦  巨勇 《有机化学》2012,32(9):1673-1677
利用"点击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核苷和单糖的1,2,3-三唑寡聚缀合物7~12,其结构经1H NMR,MS确认.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抑制Hela宫颈癌细胞增殖的体外活性筛选,发现二(脱氧胸苷)乙二醚三唑缀合物11a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且明显优于其核苷母体3’-叠氮-3’-脱氧胸苷.  相似文献   
5.
鸢尾属的许多植物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用于治疗癌症、炎症、细菌和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该属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分为黄酮类、三萜类、苯醌类和二苯乙烯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作为该属的主要成分已有很多报道.现对近30年来从21种鸢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65种三萜类化合物,包括结构特殊的鸢尾醛类三萜,21种苯醌类化合物和9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来源,结构进行了分类归纳整理,探讨了鸢尾醛类三萜可能的生源途径及其相互关系.并对这三类化合物的抗癌、抗疟疾、激素拮抗剂、抗氧化、酶抑制剂、抗溃疡等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