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   4篇
物理学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茉莉花是我国的健康饮品,由于茉莉花具有药食两用功效,本实验对茉莉花中7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茉莉花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金属矿质元素,K、Ca、Mg的含量较多,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不同金属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同时对茉莉花进行了全量浸提,不同元素的浸提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K的浸出率最高。研究结果对人们日常正确选择饮用花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心脏起搏器实验是一个面向医学院大一学生开设的具有医学特色的物理实验,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讲课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以心脏起搏器实验为例,分享在讲课过程中怎样备赛和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体现出实验教学融入人文情怀元素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引领,凸显心脏起搏器实验的医学特色,凝练心脏起搏器实验教学的亮点和创新点,激发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可供参赛选手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湿法对沾化冬枣叶茶样进行消化处理,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茶中K、Na、Ca、Mg、Fe、Mn、Cu、Zn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5.2%~104.2%,RSD≤3.35%.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为开发和利用冬枣叶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果园土壤中砷和汞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王水消解—双道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山东省苹果主产区栖霞市果园土壤中的As和Hg含量,验证了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与精密度,分析了栖霞市果园土壤中重金属As和Hg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栖霞市果园土壤中As和Hg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栖霞市果园土壤中As的含量范围为2.79~20.93 mg·kg-1,平均值为10.59 mg·kg-1,而Hg的含量范围为0.01~0.79 mg·kg-1,平均值为0.12 mg·kg-1。As元素在土壤中变异较小,而Hg元素在土壤中变异较大。频数分布图显示,土壤中As元素含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含量大多在7~15 mg·kg-1之间,土壤中Hg元素含量不符合正态分布,含量大多在0.03~ 0.21 mg·kg-1之间。土壤As和Hg含量与土壤各养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且土壤中As和Hg两种元素之间亦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以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依据,栖霞市果园土壤As含量处于无污染的清洁水平,而土壤Hg的污染指数大于1的样点占总数的4.76%,需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贝壳沙中As元素含量,研究了As在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贝壳沙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贝壳沙中As与其他营养元素的相关性,并对影响其含量与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贝壳沙样品中As的含量范围为0.78~8.76 mg·kg-1,平均值为3.11 mg·kg-1,整体上处于清洁的水平。贝壳沙中As含量有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贝壳沙粒径大小也影响贝壳沙中As的含量,贝壳沙粒径越小,As含量越高,且不同粒径贝壳沙中As含量差异显著(p≤0.05)。贝壳沙中As与全磷(total phosphor,TP)和全钾(total potassium,TK)以及Cu, Zn, Mn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Fe的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贝壳沙中As主要来自于风化后的贝壳沙对环境中As元素的吸附与固定而非贝壳形成过程中对该元素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冬枣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冬枣中钾、钠、钙、镁、铁、锰、铜和锌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7%~102.8%,RSD≤3.06%。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为冬枣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测量超声波在均匀媒质中传播速度的基础上,利用时差法进行数据测量,并利用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出在复合介质中超声波的声速.  相似文献   
10.
将经酒精溶液浸泡后的滤纸点燃,要保证酒精燃烧而滤纸不燃烧且现象明显,酒精溶液的配比是关键,笔者设计6个实验组,采用不同配比的酒精溶液,经过实验研究,现象对比,最终得出体积比2:1(95%酒精和水)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