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脱脂棉作为模板首次合成了聚吡咯微带. 聚吡咯微带的结构通过红外进行表征,微带的稳定性、形貌和电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四探针电导率仪进行检测. 提出了聚吡咯微带的形成机理,并且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吡咯的摩尔浓度对材料的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单核锰配合物对几类氧化-还原酶的功能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征  王志林  罗勤慧 《无机化学学报》2003,19(10):1033-1041
金属锰存在于多种氧化-还原酶中。其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uperoxide Dismutase)及锰过氧化物酶(Mn Peroxidase)活性中心的锰结合位点,根据其结构特征,可将其视为精巧的单核锰配合物,因而人们通常以小分子配合物来模拟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及功能;另外,细胞色素P450是一种能够催化烯烃环氧化等诸多反应的单加氧酶,某些单核锰配合物能够起到与其类似的催化氧化效果。本文介绍了几类氧化-还原酶的结构特征和催化机理,总结了以小分子锰配合物作为酶功能模拟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