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5篇
物理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用可控湿化学共沉淀法研制了ZnO-SnO2纳米晶体复合气敏材料并考察其对有毒气体CO和NO2的气敏性质。用TEM、BET和XRD等方法表征了纳米复合物的粒度、形貌、比表面、热稳定性和相稳定性。研究了制备的可控参数,如金属阳离子总浓度、沉淀pH值和老化时间等对复合物气敏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氧化物具有化学均一性,高度热稳定和相稳定性,对CO和NO2具有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其气敏性质依赖于复合物组成、焙烧温度和操作温度。通过2wt%金属Cd的掺杂和10wt% Al2O3氧化物的表面包覆大大提高了气体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用程序升温吸脱附研究了纳米复合物表面对气体的吸脱附性能,并探讨了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2.
用可控湿化学共沉淀法研制了In2O3-SnO2纳米复合物,通过控制金属盐浓度、阳离子比、沉淀pH值和老化时间,制得化学均一的两元复合物,引入适量的第三组分TiO2制得三元纳米复合氧化物,研究了TiO2添加对材料气敏和CH4催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用各种分析方法对复合物进行物性和结构表征,从对CH4气敏和催化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两元25%In2O3-75%SnO2复合物和三元(25%In2O3-75%SnO2)-20%TiO2复合物对CH4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催化活性,两者有相同变化趋势,也提高了对CO的选择性,再经过掺杂对基质进行结构调变和表面修饰,进一步提高气敏和催化活性。用程序升温吸-脱附(TPD)实验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纳米复合物表面对待测气体和氧的吸脱附行为和组分间电子和化学的相互作用,探讨了气敏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逆微乳液为媒介合成对甲烷燃烧有高温热稳定性又有催化活性的六铝酸镧催化剂的前躯体.分别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脂肪醇作助表面活性剂,分别用水和正辛烷作分散相和连续相,绘制四组分拟三元体系相图,考察影响微乳液形成和稳定的因素,选取形成微乳液的最佳条件和合适配比进行反应,在较低温度(1050℃)下焙烧转化成六铝酸盐催化剂,并考察和讨论了Fe,Mn金属离子取代的镧系同晶催化剂对甲烷燃烧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应用立方型链转子状态方程预测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多种超临界气体在亚临界极性液体中的亨利常数,得到良好的结果.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形状因子法对应态原理是一种普遍化计算方法,有其严密的分子热力学依据。本文用此方法预测了气体的压缩因子和亨利常数,与实验值相比较均取得较好的结果。此方法还能用来计算迁移性质。 一、方法的分子热力学依据 用对应状态原理预测流体的热力学性质必须选择一参考流体“0”,当所研究流体“α”  相似文献   
6.
分子形状因子法对应状态原理有其严密的统计热力学基础,能以最少的实验信息预测纯流体及其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本文用此方法研究了高压下二氧化碳与烃类混合体系的汽液相平衡,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一、形状因子法对应状态原理 气液相平衡的定量描述对于设计分离设备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实验能测的数据不一定适用于所研究流体的实际条件,尤其对多组分体系的实验测定更为困难,所以希望从二  相似文献   
7.
罗瑞贤 《化学教育》1982,3(6):21-24
某些物理化学教科书中提到“二元溶液中如果一个组分与Raoult定律发生正偏差,则另一组分也一定是正偏差;反之亦然。”其实,这种提法是没有热力学依据的,而且还存在许多实验事实与此相矛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