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6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以邻苯二甲酸氢钾配制的水样作为测定COD水样,以及硫酸铁代替硫酸汞的条件下,通过对水样体积、重铬酸钾溶液的体积、浓硫酸用量以及加热回流时间等几方面因素的讨论,设计出适合COD测定教学实验的实验方案。采用该实验方案不仅能够很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而且可以减少有毒有害废液的产生和排放。该实验方案可以作为COD测定的绿色化教学实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1个含有取代芳酰腙和单齿N-杂环分子的三元铜配合物[Cu(L)(ampy)](H2L=5-溴水杨醛苯甲酰腙,ampy=2-氨基吡啶),并通过IR、UV、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进行了性质研究。[Cu(L)(ampy)]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通过酰腙配体的酚基氧原子、亚胺基氮原子、去质子酰胺氧原子以及中性杂环分子的氮原子形成平面四方形的N2O2配位环境。配合物通过N-H…O和N-H…N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环己酮与查尔酮的无溶剂Michael加成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己酮和查尔酮为原料, 在 NaOH 存在下无溶剂室温研磨反应, 非常方便地得到Michael加成产物. 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和产率较高等优点, 并通过IR, 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芳酰基硫脲受体的合成及对阴离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达清  王海营  杨芳  李小跃 《化学学报》2007,65(16):1713-1717
设计合成了3种芳酰基硫脲受体分子.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其与F, Cl, Br, AcO, HSO4, H2PO4等阴离子的作用. 结果表明该类受体分子与阴离子形成氢键配合物. 加入F, AcO时, 溶液立刻由无色变为黄色, 而加入其它阴离子则无变化, 从而实现对这两种阴离子的裸眼识别. 结果表明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间形成1∶1型的配合物. 1H NMR滴定及质子溶剂效应为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间的氢键作用本质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5.
设计并合成了5种呋喃并[3’,4’:5,6]吡啶并[2,3-c]吡唑受体分子,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其与F-, Cl-, Br-, AcO-, 等阴离子的作用. 结果表明该类受体分子与阴离子形成氢键配合物, 导致呋喃并吡啶并吡唑受体的光谱发生变化. 测定了配合物的结合比和稳定常数, 发现受体化合物对F-, AcO-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对其它多种阴离子无影响. Job曲线表明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间形成1∶1型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系列双芳酰基肼衍生物,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在乙腈中受体与F-、Cl-、Br-、AcO-、H2PO4-、HSO4-等阴离子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双芳酰基肼衍生物对F-、AcO-有高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而对其他阴离子则无明显作用. 该类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1:1的稳定化合物,从而导致了吸收光谱的变化.1H NMR 滴定为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间的氢键作用本质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