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数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王文香  柏良久  徐慧  陈厚 《化学通报》2015,78(11):1006-1011
研究了碳纳米管对溶液中结晶紫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浓度、溶液p H、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碳纳米管对结晶紫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结晶紫的吸附量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升高;酸性条件有利于吸附的进行,最佳p H等于5;对结晶紫的吸附在3h达到平衡,吸附速率常数为779.76h-1;温度的变化对结晶紫的吸附量影响不大。通过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进行拟合,平衡吸附量Qe与平衡质量浓度Ce之间的关系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规律,说明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KLF6基因M1、M2、M4、D10S1716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原发性肝癌进展的关系,为揭示抑癌基因作用机制和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肝癌组织标本中抽提DNA,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法进行KLF6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肝癌KLF6基因微卫星位点LOH的检出率为35.71%(10/28),与肝癌分化程度、有无包膜无相关性(均P>0.05),但与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LOH在肝癌Ⅲ~Ⅳ期检出率为(75.00%,6/8)明显高于Ⅰ~Ⅱ期(20.00%,4/20)。MSI检出率为17.86%(5/28),MSI与肝癌分化程度、淋巴转移、临床TNM分期和有无包膜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KLF6基因的遗传不稳定性可能是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KLF6基因LOH的发生率与临床TNM分期正相关。LOH在KLF6杂合性缺失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作为肝癌恶化及进展的一个指标,MSI则可能影响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