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Cr,Fe,Cu/Al2O3界面化学结构的光电子能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通过离子刻蚀,原位研究第四周期过渡金属与氧化铝所形成界面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Cr,Fe在界面处有不同程度的氧化,氧化程度Cr>Fe,而Cu则无明显氧化。化学成份的定量分析表明,界面过渡层的厚度与界面化学反应强弱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InGaAsP/InP异质结构金属有机化学蒸发沉积(MOCVD)外延晶片作了表面元素组分定性、定量和深度分布分析。将其组分定量数据代入带隙经验公式,发现带隙的计算与用光压谱(PVS)实验值十分吻合;但是代入晶体常数经验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失配率与由X射线双晶衍射(DCD)测定的失配率却有明显差别。抽检的两个外延晶片的XPS元素分析和元素的深度分布分析,以对比的方式展示两者元素的组成、化学状态在其表面和沿着深度方向的变化及其差异,由此得到的有关片子质量的正确判断,有力地证明了XPS是研究MOCVD外延膜材料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复合界面的电子能谱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映钦  赵斌元  陈品华  王典芬 《分析化学》1999,27(10):1175-1178
采用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技术分别对机械剥离后的玻璃纤维布和短切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试样的玻璃纤维面作了对比分析,发现树脂残留物表面上有富裕的环氧基,证明剥离不是发生在树脂/玻璃纤维(布)粘结界面上,而是发生在粘结界面附近的树脂层里;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布界面比环氧树脂/短切玻璃纤维界面有更强的界面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4.
用对比方式对分割成二等分的同一Si/Mo多层非晶薄膜样品分别作了RAS-POINT MODE和POINT MODE的二次离子质谱深度剖面分析,前者是把RAS MODE(扫描法)与POINT MODE(定点法)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即所谓扫描一定点法。实验证明,扫描一定点法有效地克服了弹坑效应(Crater effscts)。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XPS谱线退卷积的必要性,传统傅里叶变换退卷积的弊病,MEM最大退卷积的原理、方法和优越性;重点说明了MEM退卷积中如何选择最佳抽样点数的原理和方法,介绍了所研制的MEM最大熵退卷积计算机软件系统在 XPS谱线退卷积中的应用情况,显示了这一方法在XPS谱退卷积中所带来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离子减薄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方法原位对金属-陶瓷界面的电子结构进行研究, 其结果表明在界面处, 对Ti/Al~2O~3体系, 有氧化态的Ti, 同时发现部分的Al^3^+被还原; 对Ni/Al~2O~3体系, 在经退火处理后, 界面处Ni有多种结合态存在。本文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对其它的实验结果给予了较好的解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