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将语音卡引入实验教学软件后,充分调动了人们接受信息的视与听两种主要能力,使程序编制更为简单,且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相似文献   
2.
系统比较研究芳香异羟肟酸二丁基锡抗癌先导化合物二-(苯甲酰异羟肟酸)二正丁基合锡(DBDBT)配体苯环上引入不同电负性取代基团得到的化合物二-(4-氯苯甲酰异羟肟酸)二正丁基合锡(DBDCT)和二-(4-甲氧基-苯甲酰异羟肟酸)二正丁基合锡(DBDMT)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规律及其差异,探讨结构-组织分布-抗癌活性间的关系.静注3min后,DBDCT可迅速分布到各组织,主要分布在肾上腺,其次是十二指肠和肾,给药10min后肝脏、肠、胃壁、肺、肌肉和脂肪等组织浓度较高;而DBDMT只能分布于脑、心脏、肾、脾等少数几种组织.前期研究中DBDCT对人肝癌Bel-7402、人胃腺癌SGC-7901、卵巢癌Hela等细胞株具有比DBDMT更强的抗癌活性可能与DBDCT在肝脏、胃壁和卵巢中有较高分布、但这三个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DBDMT有关.可见先导化合物DBDBT的配体苯环上引入的取代基团的电负性可明显影响其相应衍生物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从而可能导致对不同组织肿瘤的抗癌活性的较大差别,该研究为先导化合物DBDBT的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n-Bu)2Sn[{4-ClC6H4C(O)NHO}2] (DBDCT) 是课题组自主设计合成的一种新型芳香异羟肟酸二丁基锡化合物(已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有较高的体内和体外抗肿瘤活性,小鼠急毒实验揭示其具有较低的毒性作用,初步动物实验提示DBDCT还具有升高白细胞的功能,在肿瘤化疗治疗中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首次建立了HPLC法测定化合物在血浆中的动力学参数。用甲醇直接沉淀血浆蛋白,乙酰苯胺为内标, Diamonsil ODS(4.6 mm × 200 mm, 5 μm)色谱柱,甲醇:0.5%三氟乙酸水溶液(30:70,pH 3.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8 nm。方法在0.1~25 µg·mL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2),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50 和10 ng·mL-1。该方法用来测定单次静脉注射不同剂量(2,5,12mg·kg-1) DBDCT后大鼠体内的浓度-时间曲线,并采用3p97软件对动力学参数和房室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DBDCT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好,其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为制剂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前动物合理用药以及临床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