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将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锂)(PAMPSLi)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P(MMA-VAc)]与LiClO4共混, 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 用FTIR, TG, XRD, DMA, SEM及电化学交流阻抗和机械性能测试对聚合物及其电解质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PAMPSLi与P(MMA-VAc)共混后结晶状态发生变化, 交联网络变得密实, 提高了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 聚合物电解质膜含有较多微孔结构, 孔径为5~10 μm; 在20 ℃时, 当n(MMA)∶n(VAc)=2∶8, m(PAMPSLi)∶m[P(MMA-VAc)]=5∶95, m(LiClO4)∶m(copolymer)=15∶85时, 聚合物电解质膜电导率可达到1.68×10-3 S/cm, 且电导率未出现随LiClO4含量的进一步增加而下降的现象. 将此电解质用于全固态电致变色显示器件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 对加入PAMPSLi后聚合物电解质膜电导率和热稳定性提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将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与秩消失因子分析、广义秩消失因子分析和交替三线性分解3种二阶校正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测定未知混合物中苯酚含量的三维荧光二阶校正新方法。设定在激发波长240~280 nm和发射波长280~360 nm范围内测定未知混合物中苯酚的三维荧光光谱,构建三维响应数据阵,运用基于三线性分解的二阶校正算法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当模拟样品的组分数为2时,秩消失因子分析、广义秩消失因子分析和交替三线性分解3种方法测定苯酚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3,1.18和0.1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115.6%和101.9%;当组分数为3时,3种方法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则分别为1.61,1.80和0.5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34.2%,133.9%和107.1%;将其分别应用于实际样品中苯酚的测定,结果满意,且交替三线性分解法的测定结果优于秩消失因子分析法和广义秩消失因子分析法。  相似文献   
3.
<正>0引言热电材料是利用热电效应实现电能和热能相互转化的功能材料,在废热发电和无氟制冷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氧化物热电材料是近年来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