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以苯酚及一氯醋酸为原料,合成了新型交联酚醛咪唑啉树脂.合成树脂对Au3 、Pt2 、Cu2 、Ag 、Hg2 、Co2 、Ni2 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静态吸附容量分别为2.278mmol/g,1.530mmol/g,2.692mmol/g,2.390mmol/g,1.901mmol/g,1.644mmol/g,1.488mmol/g(25℃).吸附Cu2 、Hg2 、Ag 、Co2 的表观速率常数(k/min)分别为3.2659×10-2,1.7124×10-2,1.9611×10-2,2.8175×10-2.吸附Cu2 ,Ni2 ,Co2 和Ag 的最佳pH值分别为6.0~6.5,6.0~6.5,6.0~6.5和5.5~6.0.  相似文献   
2.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以“发现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结合课程内容特点提出了基于学生为中心和产出导向的有机化学“三段式”教学法,并在糖类化合物、蛋白质和核酸章节中进行了具体的教学实施,对实施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三段式”教学法对有机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具有纳米尺寸的四聚四硫富瓦烯大环冠醚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碘乙基)醚和2,3-二氰乙硫基四硫富瓦烯衍生物作为起始原料, 采用腈乙基保护与脱保护技术, 通过多步反应以较好的收率合成了两个纳米结构的大环四硫富瓦烯冠醚5a~5b. 通过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化合物4b5b的电化学性质, 并用1H NMR谱研究了5b与[60]富勒烯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5b存在环结构效应, 与[60]富勒烯有一定程度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聚氯乙烯为大分子骨架,经三乙烯四胺胺化,再与二硫化碳和乙醇钠反应,得到的二硫代氨基羧酸盐改性聚氯乙烯树脂(PV-NS)进一步与氯乙酸钠反应,合成了一种同时舍N,S,O的羧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改性聚氯乙烯树脂(PV-NSO).合成树脂的功能基结构经红外和元素分析确认.对合成树脂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合成树脂对Ag+、Hg2+、Au<'3+>、Pb2+离子的吸附容量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达2.058mmol/g、1.514mmol/g,1.125mmol/g和0.415mmol/g,而对Cu2+、Cd2+、Zn2+、Ni2+、Mg2+等离子的吸附容量很小,甚至不吸附.树脂的选择性吸附表明,树脂对Ag+的吸附选择性较好,在有Hg2+、Pb2+、Cd2+、Zn2+、Cu2+或Mg2+共存时,树脂对Ag+的选择性吸附系数分别达4.74、17.33,12.98、∞、7.60和74.14.合成树脂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胀性能均比在非极性溶剂中好.  相似文献   
5.
4-硫醚基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氯喹唑啉和巯基化合物为原料, 丙酮作溶剂, 碳酸钾作缚酸剂, 合成了7个新型4-硫醚基喹唑啉类化合物. 采用1H NMR, 13C NMR, IR及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化合物1d在50 μg•mL-1 药剂浓度下对小麦赤霉病菌、辣椒枯萎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达到69.5%, 71.9%和70.8%, EC50分别为25.88, 17.08和28.77 μg•mL-1.  相似文献   
6.
以邻氨基苯甲酸或取代邻氨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应用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二喹唑啉二硒醚类化合物,化合物均经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结构确证。采用体外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b、1c、1d、1h、1i和1j对小麦赤霉病原菌、辣椒枯萎病原菌、苹果腐烂病原菌、半夏立枯病原菌、水稻纹枯病原菌、油菜菌核病原菌、黄瓜灰霉病原菌、马铃薯晚疫病原菌、苹果炭疽病原菌等9种测试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而且,化合物1b在药剂浓度为50μg/m L时抑菌活性强于商品化的阳性对照药剂恶霉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