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3种改性活性炭对菜地、河流底泥、荷花底泥镉吸附性的影响。方法对活性炭进行酸改性、碱改性和氧化改性,采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镉含量。结果对实验土样,最佳活性炭添加量为0.025 g/g。随着初始镉含量的升高,土壤对镉的吸附量不断增大。结论 3种改性活性炭相比普通活性炭对湿地土壤的镉吸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荷花底泥中,酸性、氧化改性活性炭相比普通活性炭,吸附效果提高7.7%,8.3%,吸附效果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2.
洪博  徐昆  张明耀  徐康  谭颖  王丕新 《应用化学》2013,30(8):909-914
以丙烯酰胺(AM)为主体,同时引入正、负2种电荷基团单体,在盐水介质中采用分散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耐盐型两性絮凝剂(P(AM/AA/DMBAC),简称AAB系列)。 系统地考察了分散介质、分散剂、单体浓度和链转移剂(次磷酸钠、甲酸钠)用量对两性絮凝剂AAB特性粘数和表观黏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n(AM)∶n(AA)∶n(DMBAC)=90∶5∶5,w(单体含量)=13%、w(PDAC)=6%(基于单体总质量)、w(硫酸铵)=25%(基于体系质量)、w(引发剂(VA-044))=0.2%(基于单体总质量)、ρ(次磷酸钠)=0.05 g/L、ρ(甲酸钠)=1.0 g/L,反应温度35 ℃,反应时间24 h,并通过絮凝试验评价了该两型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和耐盐性。 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两性絮凝剂具有较大的特性粘数(5.2 dL/g)和良好的稳定性;在高盐浓度的模拟污水中,两性絮凝剂具有使用剂量小(30×10-6),絮团沉降速率快(2.56 s-1)等优点,表现出优异的絮凝能力和良好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电化学方法考察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钐锶钴(Sm0.5Sr0.5CoO3-δ,SSC)阴极烧结温度和时间对镧锶镓镁(La0.9Sr0.1Ga0.8Mg0.2O3-δLSGM)电解质的导电行为和电解质/阴极界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SC阴极的烧结温度由1173 K升高到1323 K时,LSGM/SSC界面形成了LaSrGaO4和LaSrGa3O7杂相:当烧结温度升高到1373 K时,还形成了高电子电导率的La-Sr-Co-O复合化合物.Co元素的扩散导致LSGM电解质电子电导率升高,氧离子迁移数和电池开路电压降低.延长SSC阴极烧结时间,LSGM电解质的欧姆电阻增大,电解质氧离子迁移数和电池的开路电压降低,这足由于延长SSC烧结时间加剧了LSGM/SSC界面上高阻抗相LaSrGaO4和LaSrGa3O7的生成.阴极中人量Co元素的扩散改变了LSGM电解质内部组成与结构.  相似文献   
4.
对以往测定铅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消解样品的体系为盐酸-硝酸-硫酸和氟化铵,氟化铵(200 g/L)的加入量为3 mL;硫酸加入量为10 mL,浓度为1+1;硫酸铅沉淀静止时间为45 min;除去铋干扰的方法为调节溶液的pH值用EDTA溶液进行分步滴定;将过滤后的滤液进行回收测定,与滴定的结果相加以得到最终结果,滤液中铅含量的大概范围为0.13 %~0.27 %。本方法的精密度为0.12%~0.15% ,准确度为0.24%~0.43%。  相似文献   
5.
用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双氧水对骨炭进行改性。研究在不同土壤介质中,骨炭对Zn(Ⅱ)吸附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对于河流底泥、菜地、荷花底泥3种不同土壤,SDS改性骨炭吸附率较普通骨炭提高6%,H2O2改性骨炭吸附率较普通骨炭下降2%。骨炭能有效吸附去除土壤中的锌污染,且SDS改性骨炭对锌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双氧水对骨炭进行改性。研究骨炭粒径、温度、pH、反应时间等对骨炭吸附废水中Zn(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增加,骨炭对Zn(Ⅱ)的吸附量逐渐增大,当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在pH为2~7时,随着pH的增大,吸附效果逐渐增加。且SDS改性骨炭对Zn(Ⅱ)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