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8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CO加H_2合成低碳醇的产物很复杂,除醇外,还有其他含氧化合物。产物沸点范围较宽。在色谱分析中,通常采用程序升温法。由于设备限制,我们改用恒温法,以1,2,3,三(氰基乙氧基)丙烷为固定液的填充色谱柱。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色谱柱分离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 (一)仪器和试剂 100型气相层析仪(上海);SIGMA15色谱数据处理机(美国)。 C_1—C_6醇均为色谱标准样。  相似文献   
2.
使用Cu-ZnO体系催化剂可使CO和H_2在250—300℃和6MPa的温和条件下生成较多的C_2—C_4醇。实验表明,醇的生成是在Cu-ZnO双组份上进行的,产物中C_2—C_(?)醇的含量与催化剂的Cu/Zn比值有关,最佳值是4:5。添加少量K_2O可提高C_2—C_(?)醇的生成量。在K_2O存在下,采用CO:H_2=1:2的原料气,当空速为7000h~(-1)时,液体产物中的C_2-C_(?)醇可达15%。实验结果还表明,催化剂各组份之间有一最佳比值,以Cu:Zn:Al=4:5:1最佳。  相似文献   
3.
证明氢化过的LaNi_5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在低温即能使乙烯加氢,但反应是化学计量的。消耗了氢的LaNi_5的活性重现需要高温。 LaNi_5的催化活性可以通过先充氢,然后经高温处理加以改进。此时观察到催化活性和磁性间有一平行关系,说明催化活性组分是析出的金属镍,并用XPS证明了这一点。这一效果与LaNi_5多次充氢相同。所得催化剂在丁二烯加氢反应中有特殊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La,Ni氧化物为原料,在高温和氢的气氛下用CaH_2还原制得的LaNi_5,在乙烯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质。发现用此法制备的粉状样品,不需充氢处理和活化,就可以使乙烯在0℃完全转化为乙烷,而且在-78℃也有较高的活性。根据X线衍射,证明此法制得的LaNi_5的体相结构和冶炼法制得的相同;它的高催化活性,XPS能谱和磁性数据,说明在LaNi_5原始表面上有一层活性镍。活性镍的存在,从LaNi_5充氢实验,也得到了进一步证明。因此,此法制得的LaNi_5样品的表面结构和冶炼法不同。  相似文献   
5.
影响Cu—Co合成醇催化剂活性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景春  蔡水玉 《催化学报》1990,11(5):366-371
  相似文献   
6.
在一般金属催化剂上,由CO和H2选择合成高级醇是合成气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1-4].IFP在1982年提出的*u-C。催化剂至今还是非常重要的体系*’].它的特点是液体产物中除水外,都是直链伯醇,CI醇占较大的分数·但是,这类催化剂存在热稳定性差,活性低的缺点·为了改善催  相似文献   
7.
在一般金属催化剂上,由CO和H_2选择合成高级醇是合成气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IFP在1982年提出的Cu-Co催化剂至今还是重要的体系,对合成C_2醇有较好的选择性,但这类催化剂存在热稳定性差、活性低的缺点,为改善催化剂的性质需添加热稳定性高的载体和助剂。有关Cu-Co催化剂体系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加入第Ⅲ组分对其性质的影  相似文献   
8.
影响Cu-Co合成醇催化剂活性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_2—C_5醇的生成主要与钴组分有关,而铜能显著增加钴的活性,且有利于抑制烃的生成。还原形成的金属钴晶体形态因添加铜而发生了改变。XPS方法表明催化剂在活性状态时,铜和钴之间可能存在电子转移。在影响催化剂活性稳定性方面,结构因素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