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2篇
数学   1篇
  201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运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基于Peterson从头计算势能面对O+HCl→OH+Cl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在31.77和51.04 kJ/mol两种碰撞能情况下极化依赖的微分反应截面(2π/σ)(dσ00/dωt),(2π/σ)(dσ20/dωt),(2π/σ)(dσ22+/dωt)和(2π/σ)(dσ21-/dωt)以及描述k-j′两矢量相关和k-k′-j′三矢量相关的分布函数P(θr)和P(фr).计算得到的P(θr)分布表明,产物分子的转动角动量j′具有强烈的取向分布,并且产物转动角动量的取向效应对散射能的变化比较敏感.而P(фr)的分布表明,产物分子虽然具有沿着y轴的取向效应,但是没有明显的定向效应.  相似文献   
2.
运用准经典轨线方法, 基于Peterson从头计算势能面对O+HCl→OH+Cl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在31.77和51.04 kJ/mol两种碰撞能情况下极化依赖的微分反应截面(2π/σ)(dσ00/dωt), (2π/σ)(dσ20/dωt), (2π/σ)(dσ22+/dωt)和(2π/σ)(dσ21-/dωt)以及描述k-j′两矢量相关和k-k′-j′三矢量相关的分布函数P(θr)和P(φr). 计算得到的P(θr)分布表明, 产物分子的转动角动量j′具有强烈的取向分布, 并且产物转动角动量的取向效应对散射能的变化比较敏感. 而P(φr)的分布表明, 产物分子虽然具有沿着y轴的取向效应, 但是没有明显的定向效应.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理解弦切角的概念,掌握弦切角的定理;2.能初步运用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3.通过弦切角定理的证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及分情况证明数学命题的思想和方法.重难点:定理的发现及证明.[点评:“弦切角”一节由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重点在“定理的发现及证明”,而不是认识性目标的落实.这是教师基于数学方法论教育方式的一种思考.教学目标3的提法是可取的,不仅规定了学生了解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还指明了了解这种思想和方法的途径.]教学过程:1概念的引入(1)提问:什么叫圆周角?圆周角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