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化学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李先栓 《化学教育》2006,27(10):57-58
1课题引入教科书在介绍浓硫酸与铜反应时有这样的叙述: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的气体并不是氢气。实验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硫[1]。这段话虽  相似文献   
2.
李先栓 《化学教育》2010,31(6):64-65
乙醇脱水有2种方式:高温成烯、低温成醚,高中教材中的实验操作实际很难收集到乙醚,为什么?如何设计实验能够展示这2种脱水方式?实验研究发现原因在于浓硫酸与乙醇的原料配比。从思路探索、实验设计及理论论证3方面介绍了在课堂教学中演示乙醇2种脱水方式的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3.
李先栓 《化学教育》2005,26(8):59-59
笔者阅读了谭宗俊老师“对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方程式的再探讨”(《化学教育》2004年第2期第43页)一文,很受启发。对银氨溶液组成的表示和银镜反应的方程式的表达有不同的看法。在此提出本人观点,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