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5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3篇
  201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由化学还原剂BPK引发的电子迁移催化反应(ETC)合成了两个系列八种新的三核钴簇合物p-RC_6H_4CCo_3(CO)_(9-n)L_n(L=PPh_3,n=1;L=P(OEt)_3,n=2)。用m.p.、元素分析、IR及~1H NMR对簇合物进行了表征。对簇合物在Pt电极上的循环伏安(CV)研究表明,p-RC_6H_4CCo_3(CO)_9及PPh_3单取代物在室温下均经历一个可逆的单电子过程。p-RC_6H_4CCo_3(CO)_9的E_(1/2)与R的σ_m的线性关系表明R通过诱导效应影响簇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取代簇合物的还原电势相对于母体簇合物的负移表明P的配位增大了CCo_3上的电荷密度,导致簇合物难被还原。  相似文献   
2.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三跳动力学模型,通过相关函数和超精细分裂常数的关系, 推出了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的线宽与基本线宽T_(2,0)~(-1)、溶液中各种异构体的超精细分裂常数、配体的交换寿命等之间的关系。求出了在290 K温度下(Ph_2C_2)Co(CO)[P(OEt)_3]_2的THF溶渡中P(OEt)_3配体的交换寿命是5.6×10~(-11)秒。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三跳动力学模型,通过相关函数和超精细分裂常数的关系,推出了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的线宽与基本线宽T_(2,0)~(-1)、溶液中各种异构体的超精细分裂常数、配体的交换寿命等之间的关系。求出了在290K温度下(Ph_2C_2)Co(CO)[P(OEt)_3]_2的THF溶渡中P(OEt)_3配体的交换寿命是5.6×10~(-11)秒。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铬时某些化学干扰的计算消除方法,用多项式作为表达铬和干扰元素间相互关系的函数式。经测定钴-钛,铬-铁和铬-钒干扰对混合液中铬的含量,表明计算法能较好地消除铁、钴、钒对测铬的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章建跃编审指出:课堂教学中的技术性问题不是理念所能解决的,一定是基于对数学本身的理解与感悟.研究教材中的模型思想的过程,既是对教材的研究,也是对数学本身的再次理解;是学科内容与数学教育结合的一个良好载体,也使笔者对模型思想的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一、教材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均表述为"课标")在P59-P67的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到的  相似文献   
7.
计算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钒一种计算分析方法,利用钒对原子吸收法测定铬时的干扰效应,以多项式作为表面其干扰效应的数学模型,在已知铬含量的铬钒混合液中测定铬的吸光度,并从数学模型中解出钒的浓度,从而间接测定了钒。  相似文献   
8.
文艺作品中的“伏笔”往往引起故事情节的跌宕起落、妙趣横生,给予读者以悬念,引起读者的深思和探索.数学教学中的“伏笔”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明确基本概念. 某些数学概念的引进往往寓意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之中.教师在传授那些知识时,要高瞻远瞩,把今天的教学与未来将要教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精心地组织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计算火焰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水泥中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间接测定水泥中铝的方法。利用铝对钙的干扰效应,以多项式作为表达钙-铝间干扰效应的数学模型,在已知钙浓度的溶液中测定钙铝混合液的吸光度,并从数学模型中解出铝的浓度,从而间接测定铝。对水泥中主要共存元素的干扰,采用沉淀法分离后加以消除。经分析某些水泥标样中铝的含量,证明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由化学还原剂BPK引发的电子迁移催化反应(ETC)合成了两个系列八种新的三核钴簇合物p-RC~6H~4CCo~3(CO)~9~-~nL~n(L=PPh~3, n=1; L=P(OEt)~3, n=2)。用m.p.、元素分析、IR及^1H NMR对簇合物进行了表征。对簇合物在Pt电极上的循环伏安(CV)研究表明, p-RC~6H~4CCo~3(CO)~9及PPh~3单取代物在室温下均经历一个可逆的单电子过程。p-RC~6H~4CCo~3(CO)~9的E~1~/~2与R的σ~m线性关系表明R通过诱导效应影响簇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取代簇合物的还原电势相对于母体簇合物的负转移表明P的配位增大了CCo~3上的电荷密度, 导致簇合物难被还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