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利用壳聚糖(CTS)的氨基对石墨烯(GNS)进行表面改性制得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E).利用E中CTS对金纳米粒子(Au)良好的保护作用,在E的表面固载Au制备了Au/CTS/GNS纳米复合材料(F),其结构经UV-Vis和FT-IR表征.并用Zeta电位,XRD和TEM对F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而且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TripleTOF 5600高分辨质谱仪分析牛血清白蛋白等3种蛋白质标准品,研究了质谱离子强度与蛋白质样品相对含量的相关性。蛋白质标准品用胰酶酶切后,稀释成1~1024 fmol/7μL的系列溶液,考察在1~1024 fmol 上样量情况下,肽段的前体离子计数( cps)、蛋白质全部肽段的离子计数之和以及被检出肽段数目与上样量的相关性,以及相同样品在3次平行实验之间这些数值的变化幅度。结果表明。被检出肽段数目与上样量正相关,当cps超过1000时,所有肽段离子强度之和与上样量呈线性关系,但是用最灵敏肽段的离子强度表示更为准确。3次测量同一肽段的最高离子强度通常不会超过最低强度的1.5倍,提示当不同样品中同一蛋白的离子强度相差3倍以上是判断不同样品中相同蛋白质的含量具有差异的可靠阈值。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利用高分辨率和高扫描速度蛋白质组组学定性数据进行半定量分析的方法,简便、快速,可为相关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多肽组学是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延伸和扩展,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多肽组鉴定方法的重现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纳升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对健康人的尿液多肽组进行了7次平行分析,考察图谱数目、图谱利用率、鉴定的肽段数目、蛋白质数目、样品总离子强度和肽段保留时间等指标的变化,以揭示重复实验之间分析结果的可变性和稳定性.7次测定的肽段数目平均值为208,标准偏差为38;7次结果合并后,得到了归属于114个蛋白质的426个肽段,肽段和蛋白质数目均显著增加;而35个蛋白质的109个肽段在所有7次实验中均被检出,表明多肽组的单次分析结果既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增加平行实验次数会扩大多肽组数据集,但测定3次以上后增加幅度减小.相比于肽段,多肽组的结果在蛋白质水平上更为稳定,提示利用蛋白质为多肽组的生物标志物更为稳健.  相似文献   
4.
采用个体样品单独分析的方式分析, 比较9个健康对照者、10个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和12个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患者的血清多肽组分析结果, 以寻找潜在的AD病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 高强度的α-2-巨球蛋白肽段VGFYESDVMGR与AD病晚期阶段密切相关, 而载脂蛋白 C-Ⅲ、组蛋白H1.2和组蛋白H1.4的大量降解, 则与中早期AD和认知功能障碍相关联;载脂蛋白 C-Ⅲ和组蛋白H1的降解肽段具有明显的阶梯序列特征, 但在不同样本中的分布具有一定偶然性.AD病发展的晚期与中早期的血清多肽组特征不同, 这4种蛋白质的降解有可能成为AD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也证明了, 归属于纤维蛋白原α链、胸腺素β-4和斑联蛋白等蛋白质的肽段是所有血清样本中的优势肽段.本研究提出了利用血清多肽组学方法辅助诊断AD病的方法, 为临床大规模验证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金玲  洪晓愉  李水明  王勇 《分析化学》2016,(12):1887-1891
唾液多肽组学为疾病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但冻存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氧化石墨烯-磷酸镧纳米复合材料分离富集唾液多肽,利用纳升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技术,考察唾液样品分别置于-80℃与-20℃冻存6个月后对唾液多肽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冻存条件下的唾液样品中,共鉴定出归属于33种蛋白的429条肽段;在-20℃冻存条件下的唾液样品中,鉴定出595条肽段,对应31种蛋白。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80℃,唾液置于-20℃条件下的新增加肽段主要来源于已有肽段的降解,并且唾液中的蛋白质也发生了一定降解。本研究在肽段序列水平上考察了冻存条件对多肽的影响,结果表明,-20℃冻存条件不适合长期保存用于多肽组分析的唾液样品。本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7.
发展了一种基于酶催化金属银沉积信号放大的新型高灵敏气相压电免疫传感检测技术.先将血吸虫抗原(SjAg)共价固定在石英晶体表面,制备得到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时,在晶振上滴加不同浓度的待测血吸虫抗体,再将碱性磷酸酶标记的二抗通过夹心方式结合到传感器表面.然后利用碱性磷酸酶催化磷酸化的抗坏血酸酯水解从而还原硝酸银,使金属银沉积在晶振表面上,放大传感器的质量响应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检测方法可显著提高气相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传感器对血吸虫抗体的响应线性范围在1~225 ng/mL,检测下限为1 ng/m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