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采用溶剂热方法, 以SnCl4·5H2O/尿素/乙醇三元体系合成了具有特定结构的前驱体, 该前驱体经焙烧后得到了具有海绵状结构的介孔SnO2.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热分析(TG-DTA)和氮气等温吸附鄄脱附等方法对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300 ℃焙烧处理后的样品由粒径约为5 nm的纳米粒子堆积而形成海绵状结构, 其中孔的尺寸范围在2-8 nm, 样品比表面积达到了134 m2·g-1.  相似文献   
2.
微波固相反应制备CdS纳米粒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硫化镉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转化、非线形光学、光电子化学电池和光催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1,2]。近十年以来,人们已经使用了许多的方法来制备纳米硫化镉[3~7]。由于微波能同时促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对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可降低反应的温度,从而为化学反应创造  相似文献   
3.
以1,4-苯二甲酸为配体,FeCl3为金属盐,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苯二甲酸-铁配位聚合物晶体.以其为前驱体,通过固相热解制备了尺寸均一的α-Fe2O3纳米粒子.利用XRD、FT-IR、SEM及TEM等手段对配位聚合物及其热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将α-Fe2O3纳米粒子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0.1 A·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50次后,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仍保持在530 mAh·g-1,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张防  张校刚 《无机化学学报》2012,28(12):2626-2632
利用液相扩散法制备了异烟酸锰超分子配合物,通过将其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制备了Mn2O3微纳米粉体。利用FTIR、TG-DTA、XRD、TEM和FE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测试表明,Mn2O3微纳米粉体在0.5 mol.L-1Na2SO4电解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电容特性,在电流密度为0.5 A.g-1时其单电极比容量可达到88 F.g-1,循环3 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达到80%。  相似文献   
5.
Co3O4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配位超分子化合物为前驱物,通过液相氧化分解得到了六方形CoOOH纳米片,进而在空气中热处理制得了Co3O4纳米片。利用XRD、TEM、FESEM对CoOOH和Co3O4纳米片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测试表明,Co3O4纳米片电极在6 mol·L-1 KOH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电容特性,在电流密度为1 A·g-1其单电极比容量可达到227 F·g-1。  相似文献   
6.
以1,4-苯二甲酸为配体,FeCl3为金属盐,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苯二甲酸-铁配位聚合物晶体。以其为前驱体,通过固相热解制备了尺寸均一的α-Fe2O3纳米粒子。利用XRD、FT-IR、SEM及TEM等手段对配位聚合物及其热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将α-Fe2O3纳米粒子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0.1A·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50次后,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仍保持在530mAh·g-1,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介孔分子筛为金属催化剂载体制备纳米碳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的介孔分子筛作为金属催化剂载体,对催化合成纳米碳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讨论了反应条件对纳米碳管纯度和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的介孔分子筛对金属活性中心的形成、碳组分的扩散、纳米碳管的管径及形态均有明显的影响. 此外,金属的种类、状态和含量也影响纳米碳管的合成. 探索了合成高产量纳米碳管的条件,并对介孔分子筛上生长纳米碳管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三元添加剂水溶液体系合成亚微米硫化锌空心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仿生合成方法,通过加入一定量的引发剂使甲基丙烯酸原位聚合,在聚乙二醇(PEG)、聚甲基丙烯酸(PMAA)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三元添加剂混合溶液体系中控制了合成硫化锌晶体,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合成硫化锌空心球的新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及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合成样品的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TEM结果显示,ZnS空心球的直径约为300~400nm,其壳层的厚度约为50nm.SEM结果显示,空心球的外壳是由初级纳米粒子定向熔合排列形成的蠕虫状结构紧密组装而成.由于相应的胶束结构的改变,表面活性剂SDS浓度的变化明显改变了ZnS产物的形貌,在较高浓度的SDS溶液中得到了ZnS片状晶体的球形聚集体.利用核-壳机理初步解释了空心球结构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曹洁明  郑明波  陆鹏  邓少高  陈勇平  文凡  郭静  张防  陶杰 《化学学报》2005,63(16):1541-1544
利用还原性多糖为稳定剂、AgNO3为前驱物, 通过一条绿色途径合成银纳米粒子, 并探讨了纳米粒子的形成机理. 对多糖高浓度时制得的复合物在空气与氮气气氛下进行了热处理, 分别得到了银的大孔海绵体与银纳米粒子/碳的复合材料. 对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以及BET吸附表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