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氢键诱导液晶的DSC和变温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两个分别基于4,4’-联吡啶(BPy)和丙基反式环己基苯甲酸(PCBA)以及BPy和丙基反式双环己基甲酸(PCCA)的氢键液晶复合物(PCBA-BPy和PCCA-BPy),结合使用偏光显微镜(POM),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变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它们的中间相性能和分子间氢键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两个氢键复合物都具有由于分子间氢键作用而导致的近晶相,但它们中存在的氢键作用却不相同,在PCBA-BPy中,温度变化时,发生氢键结合的羰基的吸收峰的位置仅在发生晶型转变时有突变,而在PCCA-BPy中,温度变化时,其羰基的吸收峰的位置则基本不发生突变。另外,当温度高于它们的清亮点时,这两个氢键液晶复合物的分子间氢键都发生部分分解。  相似文献   
2.
相比较于硅太阳能电池而言,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廉、制备简单的特点. 在目前研究中, 普遍采用碘离子作为氧化还原电对, 然而碘元素本身具有腐蚀性, 长期使用会腐蚀对电极从而影响器件寿命, 而且此类电解液在可见光区内有很强的吸收, 也不利于光能向电能的转换. 本文采用了一种新型有机二硫化物, 2,5-二硫基-1,3,4-噻二唑, 作为氧化还原介质, 其不仅能够利用其自身自均聚/自解聚反应来实现光电转换过程, 降低对电极的腐蚀, 而且在可见光区内的吸收很低, 也有利于制作背入射式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体系. 通过器件的优化, 可以分别实现1.6% (100 mW·cm-2)和2.6% (13 mW·cm-2)的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