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含N污染物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昊  张晓鸿  阴秀丽  吴创之 《化学进展》2016,28(12):1880-1890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热解与气化)含N污染物是大气PM2.5的重要成因,研究其形成对大气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生物质热解与气化含N污染物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热解与气化过程含N污染物形成路径相似,但其种类及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热解主要为NH3与HCN,气化主要为NH3。从影响因素上看,燃料N赋存、温度、热解升温速率、气化反应气氛、燃料理化特性及反应添加物对含N污染物均有一定影响。升温速率快、燃料含N高、参与反应水蒸气浓度高等,均会造成含N污染物的增加,温度对两过程含N污染物的影响规律具有相似性,高温有利于降低其含量。从含N污染物三相分布特征来看,主要以气相形式存在,热解基本在50%左右,气化可高达90%,因此,控制并降低气相含N污染物形成是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减少污染的重要方向。同时,本文基于研究结论的对比,指出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以1,8-二氮-二环[5,4,0]-7-十一烯(1,8-Diazabicyclo[5,4,0]undec-7-ene, DBU)作为催化剂, 通过溴代烷烃和羧基的酯化反应制备了烷基改性的碳纳米管. 分别采用1,6-二溴己烷、溴代正辛烷、溴代正十二烷和溴代正十六烷与硝酸氧化处理的碳纳米管反应, 在碳纳米管表面共价接枝了不同长度的烷基链. 实验结果表明, 烷基改性的碳纳米管能够很好地分散在二氯甲烷、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并且随着接枝的烷基链碳数的增加, 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也越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温度对碱木质素(AL)的微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在20-60 ℃范围内, 采用表面电荷仪、动态光散射、zeta 电位仪、粘度计、表面张力仪、石英晶体微天平、紫外和荧光等仪器, 研究了AL在碱性溶液中的分子聚集形态、表面带电情况、亲疏水特性、溶液特性粘度以及AL在气液和液固界面上的吸附等性质. 结果表明, AL溶液的特性粘度、表面张力以及分子的表面电荷密度都会随温度上升明显降低, 而分子内和分子间聚集作用、分子的疏水性以及在液固界面上的吸附量会随温度上升逐渐增大, zeta 电位绝对值则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然后再降低的趋势. 分析认为, 温度上升会同时降低AL中弱酸性基团的电离程度和AL与水分子间的氢键作用, 这两个因素的变化直接导致了AL微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 温度升高时, 水由AL的良溶剂逐渐变为不良溶剂, 尽管AL通常被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但其受温度影响时所呈现出的变化规律却更类似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载药机理、药物控释机理和靶向方法的介绍,对MSN在可控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平管式反应器气化条件,结合化学吸收-分光光度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研究了四种富氮生物质(豆秆(SBS)、稻秆(RS)、玉米秆(CS)和中密度纤维板(MDF))气化过程NOx前驱物生成特性及规律,对比考察了燃料特性(燃料N官能团、N含量)及气化条件(温度、气化介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H3-N为主要NOx前驱物并伴随一定量的HCN-N,绝大部分形成于初次裂解和二次反应同时进行的挥发分析出阶段。各因素通过影响NOx前驱物组分生成路径而改变其产率:燃料特性对产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N官能团(胺类-N(N-A)类型)稳定性方面,与N含量关系不大,因不稳定N-A在初次裂解中的关键作用,MDF总产率高达74.7%(质量分数),比秸秆类平均总产率高出15%(质量分数);温度和气化介质会影响二次反应中与NOx前驱物相关的反应路径(特别是加氢氢化反应),秸秆SBS气化,温度从800℃到1000℃,NH3-N产率从38.9%(质量分数)增加至47.7%(质量分数),HCN-N产率先增加后减少,峰值为18.3%(质量分数),源于各反应路径受温度影响的平衡性;气化介质改变加氢氢化反应,CO2主要影响HCN-N,起一定抑制作用,H2O主要影响NH3-N,起促进作用,因此,通过调节气化介质比例可一定程度改变NOx前期物组分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张晓鸿  袁丽  杨东  胡建华  陈晓枫  王利 《化学学报》2009,67(16):1897-1902
以具有较高活性的酚氧基联烯基醚(POA)和对叔丁基酚氧基联烯基醚(t-BuPOA)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不同引发 剂/配体体系对其原子转移自由基(ATRP)聚合行为的影响. 发现在2-溴代丙酸甲酯/溴化亚铜/4,4’-二庚基联吡啶(2-MBP/CuBr/dHbpy)和对甲苯磺酰氯/溴化亚铜/三-(N,N-二甲基氨基乙基)胺(p-TsCl/CuBr/Me6TREN)两种ATRP反应体系中, POA的聚合都遵循ATRP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