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了不同浓度甲基苯丙胺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效应及其动力学过程,并用色谱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pH8.O,甲基苯丙胺浓度为0.2,2.0,20.0mg/L时,对微囊藻生长分别表现出促进、部分抑制和完全抑制效应;而在pH6.0时,3个浓度的甲基苯丙胺对微囊藻生长均表现出抑制效应,且随浓度的增大抑制效应增强.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0.2mg/L)的甲基苯丙胺促进了微囊藻的生长代谢,而高浓度(20.0mg/L)的甲基苯丙胺则损伤微囊藻细胞,抑制其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2.
微囊藻毒素在单波长紫外光照射下的光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伟  甘南琴  宋立荣 《化学学报》2004,62(2):142-147
研究了两种微囊藻毒素在两种紫外光照射下的光降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UV-C是降解微囊藻毒素较好的光源;光照强度是影响毒素降解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温度和酸度;在UV-C的照射下,水体腐殖质对光降解具有抑制作用;微囊藻毒素的光解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同时本工作还按实际环境水体中毒素的含量水平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紫外光UV-C对环境水体中低含量的微囊藻毒素具有很强的去除能力.为今后发展无毒、高效、经济实用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与常规物理法、化学法控藻技术相比,基于现代生态环保理念的微生物控藻技术具有经济、高效、环保的优势。本文归纳了利用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及放线菌等微生物控藻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重讨论了蓝藻和细菌间的关系及藻华期间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细菌的控藻方式及机理,分析了控藻微生物在蓝藻水华控制中的应用实例,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水中异味化合物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李林  宋立荣  甘南琴  陈伟 《分析化学》2005,33(8):1058-106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盐/质谱联用测定了水中常见的3种异味化合物,即2-甲基异茨醇、土腥素和β-柠檬醛。研究并讨论了纤维头的类型、盐的种类和浓度、温度、萃取时间、搅拌和解吸时间等因素对异味化合物萃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样中加入30%(W/V)的NaCl溶液,采用65μm PDMS/DVB纤维头,在搅拌的条件下,于60℃顶空萃取40min为异味化合物固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在优化的条件下,使异味化合物吸附于纤维涂层后,将其在250℃高温下解吸,再用GC—MS分析。土腥素、β-柠檬醛、2-甲基异茨醇的检出限依次为1.0、1.3和1.7ng/L;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9%、8.4%和6.2%:3种异味化合物在5~1000n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因此,用该方法分析水中痕量(ng/L级)的异味化合物,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汉江下游武汉段河漫滩7个沉积物的吸附特征及温度和扰动强度对磷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用改进的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sh模型对实验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可得到最大吸附容量(Qmax)、原有吸附可交换态磷(NAP)、临界磷平衡浓度(EPC0)和固-液分配系数(Kp)的值.结果表明,改进的Langmuir模型更适用于描述汉江河漫滩沉积物的吸附特征,其物理意义更明确;Kp与Qmax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沉积物吸附和解吸磷能力与温度变化一致;沉积物在等温吸附磷过程中,固体浓度效应在强扰动强度(200r/min)时最强。弱扰动强度(150r/min)时次之,中扰动强度(100r/min)时最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