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芘(Py)为荧光探针,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PC)为猝灭剂,采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反相破乳剂SP169和DMEA169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及胶束聚集数(Nagg),并考察了两者在溶液中形成的胶束内部的微环境极性大小,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了两者胶束的流体力学直径(Dh),并通过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模拟了两者在溶液中聚集形态的动力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两者的临界胶束聚集数分别为Nm(SP169)=28,Nm(DMEA169)=18;SP169的流体力学直径小于DMEA169,但其增长速度前者大于后者;DPD模拟的结果显示,由于起始剂在胶束内部与其他粒子间相互作用的不同,SP169聚集成棒状胶束,而DMEA169聚集成舒展的球状胶束,这解释了实验结果:相同浓度下前者胶束的流体力学直径及胶束内部的微环境极性皆比后者小,同时由于SP169起始剂的疏水性,使得其具有较大的胶束聚集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