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化学   1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献华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11,32(1):7-9,20
现代西方一些反科学主义思潮以特定方式对我国的理科教育造成潜在影响,教师的科学认识观会影响到学生的科学学习,对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有助于理科教师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并做出适合的教学行为判断。  相似文献   
2.
孟献华  倪娟 《化学教育》2016,37(1):74-81
利用学科发展史进行教育由来已久, 但也受到多方面的质疑。针对提出的普遍性问题, 回顾或建立了5种化学史教学模型: 历史探究模型、科学故事模型、概念转变模型、科学论证模型和课程开发模型, 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化学史教学的操作策略, 指出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孟献华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06,27(10):46-47,5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将改变教师课堂的生存方式。教研员承担着课程专家与一线教师之间的桥梁作用,以教师视角对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即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开发,化学史内容的合理运用为教师开发课程提供了一条具体途径,本文对教师结合化学史进行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解并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5.
孟献华  倪娟 《化学教育》2018,39(23):31-36
化学发展的历史能够作为重要的教学设计资源。将历史上的化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设计为可供课堂教学应用的学生问题,需要经过历史事件考察、学生水平分析、问题转化等步骤。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探讨了基于“历史复演法”的化学教学设计框架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孟献华 《化学教育》2004,25(11):23-25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水平,甚至决定着课堂效果所达到的程度,新课程中要求教师课堂上尽可能设置多层次的问题.本文以布卢姆认知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对问题进行了6个层次上的分类,说明了各层次问题的作用、适用范围以及呈现方式,并对问题的内涵及分类设计做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包括化学史在内的科学史教育现代意义的复兴始于20世纪80年代,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史教育研究的进程,厘清与国际科学史教育的借鉴融合历史,从而为化学史教育的发展提供基于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历史哲学和科学哲学的视角反思当今一些防碍利用科学史实施科学教育的倾向,并通过科学史上相关实例加以解释,同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科学史教学被认为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有效途径,科学争议能够从科学知识的持久性、个体性、证据的属性等方面很好地说明科学本质,化学史上曾引起广泛持久争议的电离理论可以作为一个说明实例。  相似文献   
10.
"化学键"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创设良好学习情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2014年江苏省高中9节优质课的同课异构为载体,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情境设置、教学过程引导等方面进行质性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