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间隙原子氮对化合物RE2Fe17磁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自旋极化的MS-Xα方法计算了稀土-过渡族化合物Nd2Fel7Nx(x=0,3)中含哑铃Fe原子对的Fe8及含Nd和N原子的NdFe6和NdFe6N3原子簇的电子结构和磁矩。计算结果显示,在化合物Nd2Fe17中,Fe(c)和Fe(f)晶位间的分子轨道中,有3个奇宇称轨道呈现负交换耦合。通过比较α-Fe的MX-Xα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说明RE2Fel7化合物居里温度较低的原因。在化合物Nd2Fel7M中,Fe(c)-Fe(f)晶位间分子轨道只剩下一个奇宇称轨道呈现弱的负交换耦合,通过比较N2Fe17和Nd2Fe17N3化合物Fe8原子簇的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说明间隙原子M对化合物RE2Fel7Mx(M表示N,H或C)的居里温度产生影响的物理机制。对RE2Fel7型化合物中影响Fe-Fe交换耦合的主要因素,本文也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关于避雷针的发明,有一段广为人知的故事。1752年,46岁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风筝,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天气里用麻线把风筝放上天空,麻线下端系了一把金属钥匙,当雨水把麻线浇湿以后就变成了导电体。这时,他把手靠近钥匙,突然看到电火花在钥匙和手指之间跳过,同时,手指感到一阵刺痛。这个实验证明了天空中打雷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由此,使富兰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筑物上装一根金属导线,导线下端接地,根据尖端放电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筑物遭到雷击的危险。这就导致了避雷针的发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