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稳定的乙酸乙酯基膦叶立德与含羰基化合物反应,合成了不同的2(5H)-呋喃酮,然后将获得的部分2(5H)-呋喃酮与醋酸铵反应转化为2(5H)-吡咯酮类化合物.所合成化合物均经1H NMR、13C NMR和MS等确认.通过测定所得到的化合物对于绿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来检验其抑菌活性;利用细莆生物膜染色实验来检测所得到的化合物对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和细菌生物膜的影响.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2(5H)-呋喃酮类化合物和2(5H)-吡咯酮类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川芎嗪为起始原料,利用Mitsunobu反应合成了三个3,5,6.三甲基吡嗪.2-基-甲氧基苯甲醛衍生物,收率87%~92%.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对羟基苯甲醛或间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用(R)或(S)-叔丁基亚磺酰胺为手性引发剂,设计合成了(S)-卡巴拉汀及其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类似物,其结构通过IR,1HNMR,13CNMR和HRMS确证.以Ellman法进行化合物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都有较好的对乙酰胆碱酯酶以及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的活性甚至比卡巴拉汀(rivastigmine)更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