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75篇
力学   8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5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物理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经验.基地传承了“科学与技术、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基地物理学科门类齐全、学风优良、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优势,以培养具有宽厚知识、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对物理理论课和物理实验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全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3.
4.
本刊编委产生的方式有三种:自荐、推荐和聘请,自荐是本刊提倡的方式。凡不计报酬、乐意献身于科技期刊出版事业、基本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同志,都可以自荐为本刊编委。自荐者可与本刊联络处联系,地址:北京市81信箱66分箱 刘建林,邮政编码:100095。 《光谱实验室》编辑部  相似文献   
5.
6.
写好英文摘要是论文走向世界极为重要的第一步,因此,作者应当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8.
利用磷钨酸(PTA)与1,2,3-三氮唑-4,5-二羧酸(TDA)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固体酸TDA-PTA,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TG)以及电位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其催化性能,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重复利用次数等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DA-PTA不仅保留有磷钨酸典型的Keggin结构,而且具有较强的酸强度;经修饰后,催化剂具有规整的球形形貌,比表面积明显大于磷钨酸;TDA-PTA在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中表现出了优良的催化活性,尤其显示出好的重复利用性,六次使用后,仍得到86.8%的油酸甲酯产率,催化剂的物相以及Keggin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300~1 100 ℃时,由程序控温电加热水平陶瓷管反应器在N2气氛和模拟气氛下,对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能够高效地还原NO。在N2气氛中,温度高于900 ℃时,乙烷在金属铁表面的脱硝效率超过95%。在模拟烟气条件下,当温度超过900 ℃,且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0时,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的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相同条件下,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脱硝效率高于甲烷的脱硝效率。SO2对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的效率影响可以忽略。对反应后的铁样品的组分进行了XRD表征,在此基础上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烟气条件下NO的还原通过乙烷的再燃脱硝和金属铁直接还原两个机理完成。金属铁直接还原NO时生成的氧化铁则被乙烷还原为金属铁,从而使得金属铁能够持续对NO进行直接还原。乙烷再燃还原NO的中间产物HCN被氧化铁氧化为N2,同时氧化铁也被HCN还原为金属铁。这一过程增强了NO的持续还原反应,同时避免了在燃尽时HCN二次氧化重新生成NO,从而保证了较高的NO还原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区分氢负离子转移反应与氢转移反应、非选择性氢转移反应与总的氢转移反应的情况下,通过合成物性相近但酸性不同的氧化铝,用以作为裂化催化剂基质材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催化裂化过程,基质酸性位类型及基质表面Lewis及Brönsted酸性位接触顺序对小分子烯烃(丙烯、丁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裂化生成小分子烯烃过程中,分子筛与基质所呈现出的反应特点存在较大的区别,前者活性虽高,但总的氢转移反应活性过强。基质材料裂化活性虽低但其表面以氢负离子转移反应为主,反应路径角度更有利于小分子烯烃收率的提高。另外,基质表面存在Brönsted酸性位,或原料油首先与基质表面Lewis酸性位相接触再与Brönsted酸性位反应的预裂化过程,会在促进裂化反应发生的同时抑制总的氢转移反应,更有利于小分子烯烃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