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利用Sep-Pak Cu和反相HPLC从我国产绿臭蛙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一新的神经降压肽类似物:绿臭蛙降压肽。其结构为Asp-Lys-Arg-Pro-Tyr-Ile-Leu-His-Glu。此结构与神经降压肽羧端部分结构相似。但比后者多出残基His-Glu。相应的合成品与天然肽在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分析和生物测定中均表现一致。此肽对大鼠产生降血压效应,但作用比神经降压肽弱。该肽对豚鼠回肠制品有很强的和可重复的收缩活性,这一点又与两栖动物皮肤中另一神经降压肽类似物——xenopsin的相应活性有别。  相似文献   
2.
A new frog skin peptide, ranamargarin depicted as H-Asp-Asp-Ala-Ser-Asp-Arg-Ala-Lys-Lys-Phe-Tyr-Gly-Leu-Met-NH_(2′), was synthesized by the conventionalmethod. Comparisons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both the synthetic and natural ranamargarins indicated that they were identical, so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ranamargarin was confirmed. Preliminary pharmacological study showed that ranamargarin was highly selective towards the SP-P subtype receptor.  相似文献   
3.
唐易全  汪范生 《色谱》1986,4(3):153-155
长期以来,肽和小分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测定是个难题。当用高效体积排斥色谱(HP-SEC)测定这类样品的分子量时,宜用填料孔径较小的色谱柱。在天然肽的研究中分离到的样品极少(微克级),要求在分子量测定后样品还能方便地回收,因而常用挥发性缓冲液作流动相。为了克服排斥色谱中的次级效应,即疏水效应和静电效应对分  相似文献   
4.
用液相片断缩合法首次合成了由中国绿臭蛙(Rana margaratae)的蛙皮中分离的速激肽类新活性肽-绿臭蛙激肽(Ranamargarin):Asp-Asp-Ala-Ser-Asp-Arg-Ala-Lys-Lys-Phe-Tyr-Gly-Leu-Met-NH_2。合成的十四肽酰胺在RP-HPLC上显示与天然肽相同的保留时间,与天然肽合并后为单一峰,从而进一步肯定了此新活性肽的结构。根据不同生物标本检定的结果,提示此肽对SP-P型速激肽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Sep—Pak C_(13)和HPLC,从我国产绿臭蛙的皮肤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到一个新的14肽——绿臭蛙激肽。此肽结构经分析定为:Asp—Asp—Ala—Ser—Asp—Arg—Ala—Lys—Lys—Phe—Tyr—Gly—Leu—Met—NH_2,且为化学合成所证明。此肽是两栖动物速激肽中最长的一个,其N-端氨基酸与速激肽类其它肽的相应部分有很大区别。此外,简要讨论了纯化过程中绿臭蛙激呔亚砜的形成及其色谱峰的分裂。  相似文献   
6.
苄丝肼(Benserazide)与左旋多巴合用治疗巴金森综合症。我所实验药厂在生产苄丝肼过程中发现该药物性质不够稳定,生 苄丝肼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成分为:  相似文献   
7.
唐易全 《色谱》1990,8(6):368-372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色谱学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反相HPLC的一整套色谱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在肽的分离纯化,制备,定性定量分析,分子量测定,肽结构与其色谱保留值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八十年代以来,HPLC在肽化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人们利用HPLC并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发现了许多新的天然活性肽,特别是神经肽。如作者自83~88年不完全统计,已确定一级结构的新活性  相似文献   
8.
A new neurotensin (NT)-related peptide, margaratensin, was obtained by Sep-Pak C_(18) and RP-HPLC from methanol extracts of the skin of Chinese frog Rana margaratae. The structure of the peptide has been determined to be Asp-Lys-Arg-Pro-Tyr-lle-Leu-His-Glu, which is found to be homologous to the COOH-terminal sequence of NT, but has an extra His-Glu at the COOH-terminus. The synthetic preparation was shown to b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native peptide during HPLC, amino acid analysis and bioassay. Margaratensin exhibited a hypotensive effect in the rat but the response was weaker than NT. The peptide could induce a potent and reproducible contractile activity on GPI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xenopsin, another NT-related peptide from amphibian skin.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由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应用,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的分离分析进入了全新阶段。在蛋白质和肽化学研究中,HPLC已成为主要工具之一。对于肽和氨基酸,主要的分离方法是反相HPLC,并采用紫外光或萤光检测。选择什么样的分离条件,即选择什么样的流动相(有机溶剂和缓冲液)、固定相和检测手段,主要从样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研究具有抗着床功能的三氟甲基三苯乙烯同系物(Ⅰ)在十八碳硅烷化学键合相上的色谱行为,通过温度对(Ⅰ)的容量因子k'的影响,求得热焓△H~0及熵变△S~0,建立了能最改变值H~0与(Ⅰ)的醚基中烷基碳原子数N的线性关系,并用不同比例甲醇-水流动相得到logk'与N的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