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形态滤波的心电信号去除基线漂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庞宇  邓璐  林金朝  李章勇  周前能  李国权  黄华伟  张懿  吴炜 《物理学报》2014,63(9):98701-098701
去除基线漂移是心电信号预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常见方法具有计算量大、结果不佳等缺陷.本文运用形态学理论,结合心电信号特征,提出了基于形态学的心电信号基线漂移去除方法.该方法采用不同形状及尺寸的结构元素设计了两级形态学滤波器,分别对信号进行开闭、闭开级联组合运算.经验证,提出的方法能很好保持心电信号的特征形态,提高了信噪比,减小了均方差,有效去除了基线漂移噪声.  相似文献   
2.
庞宇  彭琦  林金朝  周前能  李国全  吴玮 《物理学报》2013,62(14):148401-148401
提出了动态调整帧长度原则和标签分组方法, 在此基础上结合二者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分组动态帧时隙防碰撞算法, 首先对未识别的标签进行数量估计, 如果标签数量超过临界值, 则对标签进行分组, 通过动态调整识别帧长适应每组标签数量进行高效识别. 仿真结果表明: 系统吞吐率稳定在34.6%–36.8% 之间, 识别过程所需要的时隙数也保持了线性增加, 在待识别标签数量大于2000的情况下, 与传统的防碰撞算法相比, 时隙效率提高了30%以上, 极大优化了系统的吞吐率, 节约系统资源. 关键词: 防碰撞 分组 动态帧时隙 吞吐率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光学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主要依赖于特殊的荧光标记物,其对于大多数非荧光样品的超分辨成像就变得无能为力。因此我们提出将光学相减显微技术应用到非荧光样品的成像当中,利用普通共聚焦光斑和面包圈型光斑分别激发样品的散射光成像,从而得到样品同一区域的两幅图像,再通过图像相减的方法提高了图像空间分辨率。不同于一般的超分辨成像方法,这种光学相减显微镜不需要特殊的样品预处理过程,同时两次成像的激发光强度可以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避免了样品损伤的影响。随后金纳米小球和有机聚合物微丝的散射成像实验证明了光学相减显微镜可以将空间分辨率提高到215 nm (0.33λ, 1λ = 650 nm),并且通过探测散射信号得到更多的样品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