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1.
探索《高分子物理》教学新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高分子物理》课程具有内容多、要求高、学科新、发展快、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等特点,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介绍了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在教材建设方面,提出向双语和案例分析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结构与性能关系”主线,突出“柔顺性”这一重点,注重表达的方式、加强互动、结合科研、以及运用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新的Monte Carlo算法,在计算机上模拟了高分子链的超声裂解过程。首先根据Ovenall模型用遍历法对高分子链进行模拟断裂,随后进行倒接,进而反演了整个裂解过程。在获得大量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极限断裂次数的频率分布,最可几极限断裂次数与聚合度之间的关系,极限断片长度的平均分布,以及分子量多分散系数与裂解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产402型电子静电加速器作为辐射源,以国产软质玻璃毛细管作为接枝(键合)基体,用减压加热动态气相共辐照方法研制了丙烯腈键合柱。用氨气敏选择性电极测定了键合层的含氮量;从扫描电镜观察了柱内壁生长层的存在;测定了柱效以及对混合烃的分析,初步考察了柱子的色谱性能。此外,还探讨了影响键合量和键合效果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4.
何佩华  吴若峰 《高分子通报》2005,(6):133-136,141
设计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高分子粘弹性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软件。计算机程序由各种功能模块根据聚合物的粘弹性原理连接组合而成,通过点击模块可以输入和修改实验数据和模拟参数,运行后可以从虚拟的“示波器”、“数字显示屏”和“XY记录仪”上显示模拟结果。该软件可演示和模拟高分子材料的静态和动态粘弹性行为,如形变的滞后效应、动态力学损耗、Boltzmann叠加和自由振动衰减曲线等。该软件不仅可用于高分子物理课程的教学演示,也能够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应用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以Voigt-Kelvin模型为基础,根据Boltzmann叠加原理,模拟了聚合物在交变力场作用下的应力史效应。  相似文献   
6.
吴若峰  陈明霞 《色谱》1993,11(1):10-12
 ]报道一种同时订定高分子凝胶渗透色谱(GPC)校准参数和Mark常数K、α的新方法。待测高分子经粗分级,测得其特性粘数[η]和GPC谱图G1,另取一种已知K0、α0值的参考高分子也经粗分级后测得[η]和C0,1,根据普适校准关系,结合Mark方程和由Wesslan分布函数所导出的粘均分子量计算公式得到联立方程组。通过求解该方程组同时订定了高分子的GPC校准参数和K、α常数。  相似文献   
7.
高分子化叔丁基氢醌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叔丁基氢醌(TBHQ)与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酯化反应制备了高分子化的叔丁基氢醌(PTBHQ)。经测定,高分子化的叔丁基氢醌的抗氧化活性、热稳定性和持久作用能力均较高分子化前增强  相似文献   
8.
报道一种同时订定高分子凝胶渗透色谱(GPC)校准参数和Mark常数K、α的新方法。待测高分子经粗分级,测得其特性粘数[η]_1和GPC谱图G_1,另取一种已知K_0、α_0值的参考高分子,也经粗分级后测得[η]_(0,1)和G_(0,1),根据普适校准关系,结合Mark方程和由Wesslan分布函数所导出的粘均分子量计算公式,得到联立方程组。通过求解该方程组同时订定了高分子的GPC校准参数和K、α常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分子自组装ZnO纳米线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介绍了一种能在各种晶面的硅衬底上制备垂直于衬底取向生长的ZnO纳米线阵列的新方法. 该法采用高分子络合和低温氧化烧结反应, 以聚乙烯醇(PVA)高分子材料作为自组装络合载体来控制晶体成核和生长. 首先通过PVA侧链上均匀分布的极性基团羟基(—OH)与锌盐溶液中的Zn2+离子发生络合作用, 然后滴加氨水调节络合溶液pH值为8.5±0.1, 使络离子Zn2+转变为Zn(OH)2, 再将硅片浸入此溶液中, 从而在硅衬底表面得到较均匀的Zn(OH)2纳米点, 随后在125 ℃左右Zn(OH)2纳米点通过热分解转化为ZnO纳米点, 其后在420 ℃烧结过程中衬底上的ZnO纳米点在PVA高分子网络骨架对其直径的限域下逐渐取向生长成ZnO纳米线, 并且烧结初期PVA碳化形成的碳通过碳热还原ZnO为Zn, 再在氧气氛中氧化为ZnO的方式在纳米线顶端形成了催化活性点, 促进了纳米线顶端ZnO的吸收. 烧结后碳逐渐氧化被完全去除.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 HR-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纳米线的分析结果表明, ZnO纳米线在硅衬底上分布均匀, 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 并且大多沿[0001]方向择优取向生长, 直径为20~80 nm, 长度可从0.5至几微米. 提出了聚合物控制ZnO结晶和形貌的网络骨架限域模型以解释纳米线的生长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