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NiOOH为助催化剂对ZnO进行改性,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纳米阵列结构的NiOOH/ZnO复合光电极。运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用电化学方法研究电极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电极中NiOOH在ZnO表面分布均匀,颗粒大小约为50 nm,该复合电极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均表现出优良的光学吸收性能;电化学研究表明,该复合电极电阻率小,在模拟太阳光条件下其光电化学响应性能比ZnO明显增强,且对甲醇有良好的光电催化性质。NiOOH/ZnO复合电极展现出的这些优良光电化学性能,预示其在光电化学领域将会有良好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3个锌的配位聚合物{[Zn2(bipmo)2(ipa)2]·3H2O}n(1)、{[Zn (bipmo)(5-OH-ipa)]·DMA·H2O}n(2)和{[Zn (bipmo)(5-Me-ipa)]·H2O}n(3),其中bipmo=双(4-(1H-咪唑-1-基)苯基)甲酮,H2ipa=间苯二甲酸,5-OH-ipaH2=5-羟基间苯二甲酸,5-Me-ipaH2=5-甲基间苯二甲酸。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具有二重互穿的{44·62}二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则是{65·8}拓扑的二维结构,配合物3却表现为二维的{63}拓扑网络。间苯二甲酸上5-位取代基的不同对最终的结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对化合物1~3的发光性质也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电沉积法在Ti基体上制备具有纳米结构的Pt-Ni和Pd-Ni薄膜,前者呈纳米花瓣形状,厚度为10~20 nm,后者主要由纳米颗粒组成,大小为50~60 nm.XRD测试结果显示,Pt-Ni和Pd-Ni纳米薄膜结晶程度较差.循环伏安法测试薄膜对乙醇电催化氧化的性能,结果表明Pt-Ni和Pd-Ni纳米薄膜可使乙醇起始氧化电位分别负移至-0.74 V和-0.71 V,且在碱性介质中加Ni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抗毒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 3 个锌的配位聚合物{[Zn2(bipmo)2(ipa)2]·3H2O}n (1)、{[Zn(bipmo)(5-OH-ipa)]·DMA·H2O}n (2)和{[Zn(bipmo)(5-Me-ipa)]·H2O}n (3),其中 bipmo=双(4-(1H-咪唑-1-基)苯基)甲酮,H2ipa=间苯二甲酸,5-OH-ipaH2=5-羟基间苯二甲酸,5-Me-ipaH2=5-甲基间苯二甲酸。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具有二重互穿的{44·62}二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则是{65·8}拓扑的二维结构,配合物3却表现为二维的{63}拓扑网络。间苯二甲酸上 5-位取代基的不同对最终的结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对化合物 1~3的发光性质也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5.
3个省份9个产地的大红袍花椒样品经筛选、自然晾干后过孔径为0.425 mm筛网。分取1.0 g置于20 mL顶空瓶中,用卷边器封口,在加热箱温度100℃、定量环温度110℃条件下平衡30 min。所得挥发性成分进入气相色谱仪,在DB-17MS毛细管色谱柱上进行程序升温分离,并用附电子轰击离子源的质谱仪检测,以保留时间和定性离子定性,以峰面积归一法半定量,以主成分分析法寻找区分不同产地的差异性物质。结果显示:在9个产地样品中共检出120种挥发性成分,烯烃、芳香烃、烷烃、醇、醛、酚、酮、酯类化合物分别有56,2,10,24,7,1,12,8种;共有成分12种,其中柠檬烯相对含量较高(9.646%~48.985%);2-甲基-5-(1-甲基乙烯基)-2-环己烯-1-醇和乙酸松油酯可作为区分不同产地样品的差异性物质,对甲-α-甲基苯乙烯、石竹烯可作为辅助差异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固氮技术由于可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为肥料低成本生产提供了新策略,但高稳定性和高活性电催化剂的选择是其关键技术。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钒掺杂ZIF-8,以此为前驱体进一步高温碳化,合成了纳米介孔钒-氮共掺杂碳基电化学还原氮(NRR)催化剂。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光电子能谱和Raman光谱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 所得催化剂呈现出高度无序的三维多孔碳结构。 催化剂中存在适量的V5+、碳化氮和吡啶氮对NRR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当前驱体中钒锌比为0.125,在N2气气氛保护下1100 ℃热处理获得催化剂具有最佳NRR性能,在0.1 mol/L KOH电解质溶液中,当外加电压为-0.4 V时,氨的生产速率可达7.092 μmol/(cm2·h),法拉第效率为23.88%,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