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化学   93篇
晶体学   5篇
物理学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ano-ZnO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oxygen- and argon-plasma-assisted thermal evaporation of metallic Zn at low temperature, followed by low-temperature annealing at 300℃ to 500℃ in oxygen ambient.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indicate that the nano-ZnO films have a polycrystalline hexagonal wurtzite structure. Raman scattering spectra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 of interface layers between Zn and ZnO. Upon annealing at 400℃ for i h, the interface mode disappears,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show a very strong ultraviolet emission peak around 381 nm. 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PL spectra indicate that the UV band is due to free-exciton emission.  相似文献   
2.
Si衬底上ZnSe外延膜的低压MOCVD生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硒化氢(H2Se)和二甲基锌为源材料,生长温度是300℃时,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LP-MOCVD)系统在Si(111)衬底上外延生长了ZnSe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能量色散(EDS)以及光致发光(PL)实验验证ZnSe外延膜的质量,在X射线衍射谱中只有一个强的ZnSe(111)面衍射峰,这说明外延膜是(111)取向的单晶薄膜,在能量色散谱中除了Si,Zn和Se原子外,没有观测到其他原子,说明ZnSe外延膜中杂质含量较少。ZnSe外延膜中Zn/Se原子比接近1,有较好的化学配比。在ZnSe外延膜的77K光致发光谱中没有观测到与深中心发射相关的发光峰,表明ZnSe外延膜的晶格缺陷密度较小。77K时的近带边发射峰447nm在室温时移至465nm附近。  相似文献   
3.
甲基红染料掺杂的聚乙烯醇薄膜光存储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倍频小型YAG激光(532nm)作为写入光和擦除光,用He-Ne激光器623.8nm线作为读出光,用CCD作为探测器,研究了不同写入光功率下,甲基红/聚乙烯醇(MR/PVA)薄膜光栅生长的动力学过程和不同擦除光功率下,光栅擦除的动力学过程.结合光栅生长曲线的波动现象,对光存储机制进行了新的探讨.实验发现,两写入光和读出光的功率配比为1:1:1时,可获得最大衍射效率,提出读出光对写入过程具有双重作用的物理模型,对此实验结果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Bi3+和Eu3+在Ca2SiO4中的发光和能量传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彬  白玉白 《发光学报》1989,10(2):110-116
用高温固态反应合成了Ca2SiO4:Bi3+,Ca2SiO4:Eu3+和Ca2SiO4:Eu3+,Bi3+发光体。讨论了不同掺杂量和掺杂种类时Bi3+对Eu3+的5D0-7F1,5D0-7F2发射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Ca2SiO4:Bi3+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明亮的蓝色光,Ca2SiO4:Eu3+,Bi3+中的Bi3+能将激发能传递给Eu3+,使Eu3+的5D0-7F1和5D0-7F2两种跃迁都大大加强,同时,Bi3+也发出鲜艳的紫色光。  相似文献   
5.
Fe3O4/葡聚糖/抗体磁性纳米生物探针的制备和层析检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免疫检测中 ,经常利用一些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标记物对抗体 (或抗原 )进行偶联标记 ,在抗体与抗原识别后 ,通过对标记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而达到对抗原 (或抗体 )检测的目的 .传统的免疫标记物包括放射性同位素 [1] 、酶 [2 ] 、胶体金 [3] 和有机荧光染料分子 [4 ] 等 .近年来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 ,半导体荧光纳米晶 [5,6 ] 和磁性纳米晶 [7] 在免疫检测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 .磁性纳米晶性能稳定 ,较易制备 ,可与多种分子复合使粒子表面功能化 ,并且由于磁纳米晶具有超顺磁性 ,为样品的分离、富集和提纯提供了很大方便 .这些优点使它…  相似文献   
6.
以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 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方法制备了水溶性的Cu掺杂的ZnS纳米晶. 通过改变微波条件, 可以在460~572 nm之间实现对ZnS∶Cu纳米晶发射峰位的连续调控. 通过XRD、 UV-Vis、荧光及荧光衰减对ZnS∶Cu纳米晶的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详细探索, 并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了10,12-双炔廿三酸,并用其在Si、SiO_2、CaF_2等基片上沉积了LB膜,结果表明,10,12-双炔廿三酸的镉盐成膜更稳定。这种LB膜在紫外光辐照下很快聚合,聚合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并保持层状结构,等同周期稍变。通过红外吸收的二向色性分析,确定了该分子的取向。  相似文献   
8.
Electrochrometic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n the Z-type Langmuir-Blodgett films oftwo liquid crystalline polymers: mono-{6-[4-(phenylazo) naphthyloxy] hexyl} (1a) andmono-{6-[4-(anthraquinone-1-azo) naphthyloxy] hexyl} (2a) ester of polymaleic acid. Itwas found that for both polymers, poling fields parallel and antiparalle1 to dipole momentsof the polymer side chains induce red and blue shift in absorption bands, respectively. Forpolymer la blue shift is accompanied by absorbance increase, while red shift by absorbancedecrease;but for polymer 2a only decrease in absorbance is observed. A simple model waspropo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9.
李彬  白玉白 《应用化学》1994,11(1):67-71
以Mg(NO3)2,Ca(NO3)2,Eu(NO3)3,Bi(NO3)3和Si(OC2H5)4为反应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比较低的温度,首次合成0.701molMgO-0.175molCaO-1.25molSiO2:0.06molEu^3+,0.002molBi^3+(加入Li^+作为电荷补偿剂)发光体,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研究了由溶胶向凝胶转变和凝胶向发光晶体的转变过程,探讨了发光体在不同激光  相似文献   
10.
将高能Zn2+注入到CaF2介电基质中,在CaF2的表面下注入Zn2+浓度呈近似高斯分布,通过氧气氛后经热退火形成ZnO量子点.采用MaterialsStudio和Gaussian98W程序,结合实验结果计算分析了CaF2基质中ZnO纳米粒子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选取由4个ZnO原胞组成的超晶胞模型计算了ZnO纳米粒子的吸收光谱,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对ZnO纳米粒子电子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与CaF2基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ZnO表面的O与基质中Ca之间的作用,这种作用使ZnO纳米晶体的Fermi能级变窄,带隙相应减小;ZnO纳米粒子表面构型的变化对其本征吸收光谱没有影响,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